百家宴結束,鄉正大人和官家娘子比宴前還忙,一直等到入冬,官家娘子帶著之前的兩位老媽子來找到劉婆婆。
這次,兩位老媽子手上依舊是滿滿的東西。
“婆婆,我和夫君不知道怎麼感謝你了,這些東西,請一定要收下。”
看來是事成了,劉婆婆沒推辭,道謝之後將東西收進自己的睡房才出來與官家娘子說話。
官家娘子看著劉婆婆,夫君汲汲經營這麼些年,沒想到,最終會因為一道辣椒兔丁得了縣丞大人青眼。
雖說這次沒能往上走,可是縣丞大人已經許下承諾,等三年後,縣丞之位騰出來,或許可以衝一衝。
自己常被鄉下人家稱為官家娘子,還認為一輩子也就這樣了,沒想到,真有做官家娘子的那一天。
“婆婆,感激的話我也不說,你的這份情,我和夫君都記下了,有什麼事,儘管找我們就是。”
劉婆婆想著自己的一直在考慮的事情,要不然,先上車後補票。
“不瞞官家娘子,我這真有一件事。”
劉婆婆就把死鬼的事情說了,又說自己還是想要立女戶。
“立女戶,這事本是好事,先頭的鄉正已經許下這事,婆婆放心,我回去就找夫君查看先前的簿記。
這次百家宴,婆婆娘家如何,夫家如何,我都看在眼裡,都是女子,你的想法我懂得。”
官家娘子與劉婆婆一樣,都是娘家爭氣,她又瞧上了現在的鄉正大人,陪著他從一個小卒做到鄉正,未來還會做上縣丞。
這裡麵,都是自己娘家在出力,跟劉婆婆的情況一致,隻是她比劉婆婆更幸運些。
對於劉婆婆的情況,如何不能感同身受隻是立女戶,這是小事。
劉婆婆還與縣丞家搭上關係,就更是小事了,此事本就合法合規,就更不是問題。
劉婆婆把這事跟著官家娘子一說,能成自然就成了,不成也是有個印象,方便下次再說。
許是劉婆婆這次幫忙許多,又或是鄉正大人想牽上縣丞的關係,在劉婆婆都忘記這件事時,官家娘子上門了。
“婆婆,看我給你帶什麼來了,這是你的新戶籍,獨門獨戶,上邊就你一人。
這事也是巧,我家夫君查看曆任大劉鄉鄉正的簿記記錄,正是有這麼一筆。
您看這,戶籍更改是從十年前算起的,那位鄉正街正好能尋到,夫君找他做了補充。”
官家娘子說了很久,劉婆婆終於理明白。
死鬼死了二十多年,當時的鄉正按照規矩允了原主的女戶,在簿記上登了一筆,隻是沒有走程序。
大劉鄉隻有劉婆婆這一位將士遺孀沒,前幾任鄉正也都有在這上邊做文章。
現在的鄉正大人,就是依著前邊幾任鄉正遺留下來的事情在處理。
“這事也不麻煩,正好年末需要清帳,我家夫君一翻簿記,發現婆婆的事情一直沒向縣裡的大人稟告。
聯係了之前的一位鄉正同僚,都做了文書說明,就朝縣裡遞了資料。
正巧,前幾日去縣裡述職時,縣丞大人問到,說了此事,今兒個就批複回來了。”
也就是說,劉婆婆立女戶的事,放在哪位鄉正身上,都是一件功德,隻不過他們認為這麼做不值,一直沒有向上彙報的。
劉婆婆回了睡屋,翻出之前的戶籍,交於官家娘子。
“好嘞,那這本戶籍,我就收回去銷戶,正好全了這二十年來的爛賬。
婆婆,有件事我還需叮囑你,你拿到女戶一事,暫時不可宣揚。”
官家娘子說的,都是為劉婆婆著想。
按照官家娘子的說法,劉婆婆先把這事按住,靜待幾年,等下一次朝廷清戶。
屆時,鄉正大人會撥亂反正,讓大劉鄉的百姓各歸其裡,重新劃分土地。
到那時,會給劉婆婆分新的宅地,重新分田,即日內從現居所搬離。
“婆婆,這事不是我與夫君苛責,按照朝廷法製,你的戶籍落在山下裡,就該搬到山下裡去。
女戶能分到的田地較少,我會囑咐夫君,為你挑選肥沃的幾塊土地,你也考慮好在哪起房子。”
官家娘子並不擔心劉婆婆手裡無銀錢,隻是一回百家宴,她手裡接的賞銀,就能給自己起一座好房子。
事情的發展,遠比劉婆婆預計的順利,既然如此,她就按耐下自己的急躁,不徐不疾的過日子。
除了每一旬去縣裡一趟,為縣令家送上雞子和活兔,劉婆婆的所有生活都是圍著大劉鄉打轉。
“劉嬸子,我們家與你們家的關係,你是知道的,不如咱們還是像之前一樣。
八畝田地我與有根媳婦家和山下裡長根家分了,你就坐等分糧,也省得勞累。”
從三家收了三次稻穀,三年的租期就截止了,從來不上門的三弟媳婦又帶著蜂蜜尋來。
劉婆婆這次可沒收三弟媳婦的蜂蜜,隻是,自己要考慮一下。
一晃三年,劉婆婆的日子比之前好過太多,看著就是個過得極好的老太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需要顧著家裡的十畝地,隻有兩畝旱地和屋後的菜地需要打理,除此之外,就是養雞、養兔和種辣椒“。
從百日宴之後,辣椒就流傳開來,一道辣椒兔丁更是傳到了隔壁縣。
劉婆婆在第二年春天用辣椒籽種出了辣椒苗,果然與劉婆婆種植空間的不同,是一種烏紅色的辣椒,皮辣,籽更辣。
第二年,一文錢一株的辣椒苗在大劉鄉得到哄搶,劉婆婆都沒有多餘的辣椒苗拿去縣裡賣。
第三年,大劉鄉家家戶戶都在屋後、地裡種上了辣椒,公認最好吃的辣椒還是劉婆婆家的。
同時,養兔的風俗也在大劉鄉流傳開,家家戶戶養兔,還有人家在地裡專門種了喂兔的草。
鄉正大人百家宴後沒有調走,反而留在大劉鄉,一副要大乾特乾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