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科舉製起,昭明帝就在暗地積攢力量,世家慣用的手段就是民情,他已經被世家們扣上暴君的帽子,就不能走的太快。
後宮被世家把持,民間采選的秀女立不起來,昭明帝在後宮沒有配合,終於是等到小皇後。
“本宮偷懶,這名單,官家幫我擬定。”
宮裡是哪些人,對燕颯茗影響不大,總歸不會影響她的生活品質,她在意的是另一個事。
“宮中許久未聞嬰啼,可是陛下不努力?本宮可不願因此被天下人議論。”
這事最惡心的點,陛下無所出,這頂帽子一定會被扣在皇後頭上。
燕颯茗在前麵的未央殿養了一個高公公,已經夠了,並不想跟官家搶能臣。
“六皇子如今七歲,自六皇子出生起,那些嬪妃就再沒有孕信,嬪妃無用,一無所出。”
話裡話外的意思,是昭明帝自己沒有問題,田能不能播種先不說,燕颯茗讓忍冬上前給昭明帝把脈。
忍冬跟著茯苓姑姑主內,負責餐食,自己也有一手醫術。
昭明帝身體情況如何,從大婚起,整整一月都待在未央宮,燕颯茗心中有數,這是做給昭明帝看。
“陛下既然沒問題,就是嬪妃無用,這宮裡還是太冷清了,本宮也想有孩子承歡膝下,這次選秀,陛下不如多留些秀女。”
“依梓潼的!”
這話是萬能回答,兩人的默契,昭明帝心動了,他還不說,彆扭的性子。
待選秀女都在皇宮住了好幾月,因為帝後大婚,還有昭明帝和燕颯茗一直騰不出時間,就拖到了這時候。
兩人聊到秀女,就是為著燕颯茗忙完,現在騰出時間,可以殿選。
選秀是德妃和賢妃一起操持的,殿選時,嬪妃沒有資格,則是隻有帝後兩人。
燕颯茗不想折騰,殿選就放在未央殿。
開始之前,燕颯茗就與官家說了,必須選幾位好生養的秀女進宮,不能都給了大皇子和太子。
這話再重複一遍,是說給探子聽的,享受了優待,自覺給昭明帝擋刀。
這話聽過一遍,再聽一遍還是覺得悅耳,從小皇後看,他這位父皇,比兩位皇子更重要。
天下人都認為,他這位皇帝已老,未來是皇子的天下,早就不在他身上下注,隻有小皇後,永遠都隻會是他的皇後。
昭明帝似笑非笑,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還是那句依梓潼的,話裡透露的寵溺。
能進殿選的秀女,幾次都沒被刷下去,各項條件符合要求,隻看是否合帝後心意。
秀女們二月份入宮,按規律,是會在三月份進行殿選,現在足足多待了三個月。
姑姑們教規矩教了一遍又一遍,最後一月,教的是皇後發下來的新宮規,總算等到殿選。
這一屆的秀女,是質量最好的,也是規矩學的最好的,除了昭明帝定好的一位民間采選的大皇子妃,全看燕颯茗。
燕颯茗也就不看各位秀女背景和身份,全看身體,體格好的留下。
昭明帝全程作為工具人,燕颯茗也不問官家意見,也不需要太監傳報,秀女一排一排見,看中的直接點。
原本定好殿選三日完成,秀女們不用上前答話,也不用表演才藝,甚至上座的皇後陛下都不知道她們是誰,就定下了後半輩子命運。
上午看了大半秀女,略做休息,下午抓緊時間,把剩下的小半秀女全部看完。
“等秀女入選名單出來,茯苓姑姑給我一份,屆時再安排去處,官家可有看中的。”
宮裡孩子還是太少了,對燕颯茗來說,孩子越多越好,她這個母後地位越穩固。
大皇子和太子那,隻能留她挑剩下的賜下去。
“依梓潼的!”
小皇後是後宮之主,昭明帝心中早有分工,他主外,小皇後主內。
看小皇後毫不掩飾的模樣,就知道她對選秀女比自己更上心,與其擔心小皇後不上心,不如擔心大皇子、太子那邊賜的秀女太少。
挺了一天的腰,從未央殿回到鳳儀殿,燕颯茗就一點不講究的半躺著。
“官家真準備將宋秀女賜給大皇子做大皇子妃?”
宋姓在前朝不是大姓,在本朝也不是,這是花鳥使從民間采選的女子。
這樣的女子,初入後宮,怕是會被那群世家女啃的骨頭都不剩。
昭明帝想瓦解世家力量,原本的計劃著皇子妃都從民間選,這對小皇後來說是有利,怎麼看她模樣並不認同。
“梓潼是什麼想法?說來聽聽,聖旨未下,也不是不能改。”
“官家春秋鼎盛,等下任帝王繼位之時,大皇子太子他們應當已知天命,不是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