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天下,要想保住自己家族的榮華富貴和整個天下,皇帝隻能對任何人嚴防死守,不管是奸臣還是賢臣。
後世人看曆史,從後來者的角度去評判一個皇帝,怎麼賢臣、奸臣分辨不出來?明明是賢臣,為什麼要各種打壓、甚至殺死?
很多人覺得這種皇帝是腦子有包,黑白是非不分。
但其實,這不過是家天下皇帝的必要手段。
很多時候,有可能也是皇帝辨認不出誰好誰壞,因為他一直待在皇宮,哪裡也去不了,隻能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奏折、彆的大臣的說法來判斷一個人好還是壞,是忠臣還是奸臣。但這種是很難分辨的,知人知麵不知心。
玩個三國殺,都很難分辨,更何況要在數以百計、千計、萬計的人當中去分辨一個人是忠臣、賢臣、還是奸臣?
太為難了!
但是,這個分辨不出來不是決定性原因,決定性原因是屁股決定腦袋!
皇帝要想穩穩當當的做好皇帝,那就必須維護自己的利益、宗室的利益。什麼賢臣、忠臣、奸臣,都不過是利用的對象罷了。
趙匡胤現在冷靜了,拋開對趙光義和他的直係血脈的惡意感觀,他其實是能夠理解趙構殺嶽飛的動機的。
不僅僅是因為要向金朝投降,更重要的是嶽飛的嶽將軍威脅到了他的皇位!
嶽飛北伐成功之時,就是他趙構下台之時。
後來人認為嶽飛是忠臣,趙匡胤看史書也知道嶽飛是忠臣,但當時的趙構不知道,趙構隻知道大宋是“陳橋兵變”來的!
他大宋可以陳橋兵變,嶽飛就不能麼?
嶽飛自己不想,嶽飛手下的那些人不想麼?
大宋官方的記載當中,可是明明白白的寫著,大宋太祖趙匡胤是不想當皇帝的,但沒辦法,下麵的人自作主張給他披上了龍袍,讓他登基當皇帝的!
所以,趙構一想到嶽飛在北伐成功之後,下麵的人會給嶽飛披上龍袍,趙構的殺心自然而然就起來了。
不過,這個時候的趙匡胤不會有這方麵的煩惱,因為他已經差不多解決了軍閥的問題。
像趙構的這種情況,有且隻有在朝廷衰落、動蕩之時才會發生。
當朝廷衰落、動蕩之時,往往失去了對地方的控製,於是野心家趁亂而起,天下於是進入了新一輪的更替之時。
天下承平之時,野心家想動亂也是沒有機會。
“神機營、紅衣大炮~”
趙匡胤又開始關注兵器的事情,看著明朝的發展情況,他忽然覺得馬匹也沒那麼重要了。有了火器,騎兵已經打不贏步兵了。
然而,趙匡胤的這個主意很快就打消了,因為他看到了崇禎自儘,看到了火器部隊打不贏清朝的騎兵!
“怎會如此?”
趙匡胤又是一陣頭皮發麻,太離譜了。
直到他看到南明的曆史,趙匡胤:“……”
好吧,沒有太離譜,隻有更離譜!
比起他南宋的曆史來,南明的曆史和他北宋靖康之變有的一拚,看得他是一陣頭腦目眩,腦袋兩側的血管“突突”直跳。
天底下怎麼會有如此奇葩的政權?
對比一下,趙構這個令他厭惡的廢物,反倒是能力優秀了!
“又一次異族入主中原!”
趙匡胤隨即揉了揉太陽穴,然後歎了口氣:“這些異族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徹底沒有呢?自秦之後,一直困擾我中原~”
他耐著性子,繼續往後翻頁。
順治入關、三藩之亂、統一寶島、平定準噶爾、大興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