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當一篇《滕王閣序》773個字全部寫完,李世民緩緩將毛筆放下,然後看著宣紙上的字跡露出了極其滿意的笑容:“妙!太妙了!哈哈……”
長孫氏則有些悵然若失了起來,是啊,太妙了,隻是怎麼這麼短呢?就不能往下再多寫以一點字嗎?
她看不夠啊!
好一會,一個皇帝一個皇後才終於從《滕王閣序》的精妙詞句中平靜情緒。
長孫氏笑道:“這奇文的作者單名一個勃字,不知姓甚?是否我大唐之人?”
“是我大唐之人,姓王,王勃,是大儒王通之孫。”
李世民隨口回答道,手上則拿起了鎮紙將宣紙壓好,目光流連忘返。
長孫氏驚訝道:“竟是王通之孫,王家卻是有幸。此《滕王閣序》當名傳千古!”
李世民點了點頭,笑道:“周先生說《滕王閣序》這篇駢文之後,後世再也沒有優秀的駢文問世了,《滕王閣序》一篇壓倒了後世千年的才子。”
長孫氏莞爾一笑,知道自己二哥這是又得意了起來,誰讓王勃是大唐之人呢?
大唐之人一篇駢文壓倒後世千年的朝代、千年的才子,這就是大唐的榮耀,是他李世民的榮耀!
大唐,因為他李世民而偉大。
王勃等大唐才子,因為偉大的大唐而性情豪邁、誌氣灑脫,才氣勃發,最終光耀千古!
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當中,雖然有發泄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言,有對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但更多的是積極向上的心態,還是想著為國出力,報效朝廷。
這等情懷,非偉大的朝代誕生不出來。
在那些落魄的、動蕩的、小氣的朝代,是絕對養育不出偉大的文風的,養育出來的隻能是謹小慎微、小家子氣、傷春悲秋的文風,自怨自艾的很,讓人看了之後覺得晦氣,心情著實不爽。
一切的源頭,在於他李世民!
如此,李世民自是自得的。
長孫氏雖對二哥的自得感到好笑,但也是為他自豪的。
除了自己的二哥,沒有人能做到這一切。
“恭喜二哥,賀喜二哥了!”
長孫氏故意往旁邊退了兩步,然後施了一禮,笑意吟吟的說道:“沒有周先生,大唐都能如此風流,此番有了周先生,二哥的大唐、我們的大唐隻會更加繁榮昌盛!”
李世民哈哈一笑,伸手牽住了長孫氏的手,說道:“未來的大唐,觀音婢和我一起去創造。”
兩人相視一笑,很是默契。
“這《滕王閣序》二哥打算怎麼處置?是否要分享給眾大臣一起欣賞?”
睡覺前,長孫氏問了李世民一個問題。
李世民笑道:“卻是不必了,不然豈不是搶了王勃的名頭?哈哈~”
喜歡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請大家收藏:()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