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大明使臣劉榮就趕到了釜山港。
這個時候,朱高煦率領的艦隊也從遠海飄到了近海,在港口人員的指引下緩緩停靠了過來,他們要在這裡休整幾天。
“卑職參見漢王殿下!”
朱高煦麵色發白的從寶船上下來時,劉榮等一眾大明士兵立即下跪參拜,連帶著旁邊的朝鮮官員和士卒也紛紛跪了下去。
前來迎接的朝鮮官員麵麵相覷,都從對方的臉上看到了震驚的神情,沒想到這一次大明的艦隊竟然是漢王朱高煦統領,劉榮此前可沒跟他們透露這個消息啊。
“都起來吧~”
朱高煦有氣無力的揮了揮手,也沒問這裡的情況,立即催促著劉榮等人帶他去住所休息,嘴上罵罵咧咧的說道:“t的,累死老子了,這海上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劉榮賠笑著立即安排人帶朱高煦去住所,同時帶過去的還有少師姚廣孝。
唯一沒有不適反應的將領,是三寶太監鄭和,劉榮於是湊到了他旁邊,詢問他們這一路上的情況。
鄭和淡淡一笑道:“一路順風,隻是大海漂泊,漢王殿下和少師身體略有不適罷了~”
“原來如此!”
劉榮緩緩點了點頭,然後沒再多問了。
劉榮是靖難功臣之一,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次抗命問題,所以戰功不高,沒有加封,隻是一個都督僉事。
當時建文的軍隊在宿州駐紮,積蓄糧草打算搞持久戰,朱棣很擔心,於是就命令劉榮帥三千人主動出擊,結果劉榮猶豫不前。
朱棣當時是大怒,都想殺了他的。還是軍中諸將集體求情,朱棣才饒了他一命。
在這之後,劉榮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朱棣的命令一定得聽,不聽的話後果很嚴重!
他並不知道,這一次朱棣之所以派他從陸路出發,負責朝鮮冊封、在朝鮮負責攻倭後勤保障這些工作,主要還是看了他後麵的曆史,知道他在宿州那次戰爭之後認識到了錯誤,後麵屢次勇猛作戰,建立很大功勳,並且還是一個擅長對付倭寇的將領。
他隻知道,這一次是朱棣對他的重用,所以不該自己問的就不該多問。
……
休整了兩日後,朱高煦和姚廣孝、鄭和兩人商議了一番,並沒有著急去攻打倭國,而是在朝鮮海域這邊進行了操練。
操練進行了五天,當艦船演練成熟,士兵士氣旺盛之後,朱高煦這才率領艦隊開拔,從釜山港直奔倭國對堺港而去。
此時,春季末尾,夏季還未到來,但海上的季風已經是從大明往倭國刮,朱高煦他們正是順風而行!
時間點,都是算準了來的。
元朝進攻倭國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在八月快秋季的時候進攻,這個時候海上的季風是從倭國往元朝刮。
元朝的統治者,從忽必烈往下,還以為打海戰和打陸戰是一樣的,竟然都不去找那些熟悉情況的商人了解情況。
如果忽必烈找商人了解了,他就會知道,商人在中華、朝鮮和倭國之間做貿易,都是春夏季去倭國,這時刮西南季風,剛好順風;然後等到秋冬季從倭國返航中華,這時刮東北季風,返航也是剛好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