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堺港。
大日初升之時,時間尚早,但整個堺港已經喧鬨了起來,和白天一般無二。
男女老少,都在忙碌著。
男人的吆喝聲,女人的呼喊聲,老人哎喲哎喲的叫喚聲,以及小孩嘻嘻哈哈的嬉鬨聲、啊啊嗚嗚的哭喊聲……
嫋嫋的炊煙,燃燒的黑煙……
有人在賣貨,有人在吃早餐,有人在匆忙趕路……
一切的一切,構成了一幅滿是生活氣息的生活畫卷。
“斬!”
“突刺!”
“劈!”
……
一處靠近大海的沙灘上,一個剔著月代頭的浪人武士正無比嚴厲的調教著麵前的一個少年。
少年不過一米五,也剔著月代頭,雖然一身的汗水,兩條腿和手臂在打顫,但依然咬著牙,順從聽從浪人武士的號令,一板一眼的揮舞著手中的木製武士刀。
武士刀的每一次揮舞,額頭的汗水就甩出去很多瓣,轉瞬消失不見。
“要想成為武士,必須擁有強大的身體,強大的搏殺技巧……什麼是武士呢?武士是求取死亡如歸途一道的擁有強大信念之人……君不君,臣不臣……”
浪人武士在號令之餘,也不斷的給少年灌輸著武士道的精神。
如果有大明之人聽到,隻會認為這浪人武士走入了邪道,因為浪人武士的“武士道”和春秋時期的武士精神類似,但卻大相徑庭,非常的偏執,屬於是瘋子一類。
事實上,倭國的武士道的確傳承自中國。
唐朝打敗倭國的白江口之戰後,倭國認識到了自身與大唐的巨大差異,於是自東漢之後逐漸強大起來的野心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徹底蟄伏,全麵向大唐學習。
由此,春秋戰國時期流傳到唐朝的武士精神、貴族精神流傳到了倭國。
倭國是個海島國家,本身的文化非常狹隘,於是大唐的貴族、武士等精神流傳到倭國後很快就變得不倫不類。
切腹!複仇!
這兩者是倭國武士道的核心要旨,除此之外的其他什麼騎士精神全是扯淡。
這個時期的武士道還是能很好執行這兩點的,等到了後期,就隻剩下一個複仇了。
切腹?
誰切誰蠢蛋!
“那是什麼?”
“八嘎,那是敵人嗎?”
“好多的船啊!”
“哪裡來的船?”
“是天蝗的大軍嗎?”
……
正在這時,一聲聲驚呼在海邊響了起來。
不少原本在忙碌的倭人忽然衝到了海邊,朝著海麵上指指點點,咋咋呼呼。
浪人武士眉頭一皺,正要嗬斥這些人打擾到了他兒子的逐漸,但隨著他抬頭看向遠方海麵,剛到嘴邊的嗬斥的話全部吞了回去,取而代之是震驚脫口而出“納尼?”
一望無際的海麵之上,此時出現了大量的艦船,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完全,遮天蔽日而來。
晴朗的天氣,碧空如洗,視野極好,沒有任何的遮擋。
浪人武士沒有任何的遲疑,他知道自己沒有眼花,看到的也不是幻象,海麵上出現的的的確確是一支規模龐大的水師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