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仙、聖、偉
“這詩是何人所作?”
念叨了幾句後,李世民忽然叫住了走在前麵不斷拍照的周飛,問他道。
周飛正想著怎麼用大疆無人機航拍自己的這一趟不夜城的遊覽經過,人太多,而且天上也有不少的障礙物,屬實讓他有些撓頭,估計飛機剛放上去就會巡邏的叔叔叫住整改。
聽到李世民的聲音,下意識問道“不好意思,剛沒聽到,你再說一遍。”
李世民也沒在意,指著他頭上的一串詩詞說道“這句詩是何人所作?”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周飛看了一眼,立即回答道“詩聖杜甫所作。”
李世民原本高興的臉色頓時為之一變,好一會沒說話了。
周飛沒和他講過詩聖杜甫的事情,但他看曆史看到了。
曆史中記載,安史之亂後,麵對國破家亡、社會動亂,自身貧困交加的境遇,杜甫寫下了不朽的詩篇三吏三彆!
曆史沒有明確記載三吏三彆的具體內容,隻是節選了幾句。
但是,就節選的那幾句,李世民當時看到時也是痛哭流涕。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
杜甫是詩聖,但這個詩聖是無比悲苦的。
杜甫的悲苦背後,則是整個大唐的動亂,是整個天下的悲苦。
李世民作為大唐皇帝,大唐的開創之主,大唐的動亂就是他的心痛。
李世民看杜甫的詩篇,原以為杜甫一直都是悲苦的,沒想到杜甫竟然還寫過“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這種豪邁灑脫的詩句。
杜甫能寫出這種豪邁灑脫的詩句,結果還寫了三吏三彆那種充滿悲苦和血淚的詩史,這其中的轉變除了“安史之亂”,她想不出其它原因了。
而安史之亂……
說來說去,這都是他老李家造的孽,是他的子孫造的孽!
“混賬李隆基!”
李世民忍不住在心中暗罵了一句,哪怕他不止一次的在看史書時痛罵李隆基混賬。
“二哥~”
長孫皇後很敏銳的注意到了李世民的情緒變化,輕聲呼喚了一句的同時,緊了緊抓著他的手。
“我沒事。”
李世民回過神來,拍著她的手背勉強笑了笑,然後又繼續問周飛“杜甫可還有此種詩作?”
周飛明白他意思,不過突然被問杜甫作出來的不悲苦的詩,他一時半會還真沒想起來。
他腦子裡,立即浮現出來的是“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還有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無邊落木蕭蕭下”這類依舊悲苦的詩作。
沒辦法,讀書時候學的杜甫是悲苦的那種形象,徹底固定了。
這個情況,和教育體係是息息相關的,也和自古以來的士大夫傳統觀念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