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觀念中,家國天下是聯係在一起的,寫的作品要聯係國家、民族,反映現實,才是偉大的作品。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這裡就很明顯區分了開來。
詩仙,天上人,太虛了,和普通人沒關係。
詩聖,偉大的擁有教化世人力量的人,和普通人息息相關的。
冠以“聖”的,古往今來都是非常偉大的,在文化脈絡中擁有強烈影響力的存在,譬如“至聖”孔子、“亞聖”孟子等等。
杜甫冠以“詩聖”,可見杜甫在“詩”這個領域達到了孔子在文道領域的高度,無疑是要遠遠超過了詩仙李白的。
李白的詩歌,仙氣飄飄,讓人讀之驚歎不已。道通讀李白的詩歌就可以發現,李白的詩歌強調的是個人、追求的也是個人。
可以這麼理解,李白屬於道家,講個人的追求;杜甫屬於儒家,將個人和國家聯係在一起,追求平天下。
再往深講講,中國文化在起名、冠名這一塊是非常有講究,也非常考究的。一般人熟知的是帝王的廟號、諡號這些,對於那些影響力大的人物的起名、冠名上就不太了解了。
詩仙、詩聖這類冠名,很多人就不太了解,所以經常爭論不休到底詩仙強還是詩聖強。
其實熟悉中國文化的就知道,詩聖無論是在官方還是在整個社會層麵都是要超越詩仙的。
仙、聖之外,近代出現了“偉人”這個名號。
什麼是偉人呢?
通俗解釋是偉大的人。
但“偉人”這個名號可不是這樣通俗解釋的,而是要和“仙”、“聖”聯係起來理解。
按照傳統文化來解釋,仙是不管事的,萬事不縈繞,追求個人;聖是悲天憫人的,但他僅限於悲天憫人,他或者是沒有能力去解決整個國家的困境,或者是不想去解決。
杜甫就是沒能力去解決,他隻能隨波逐流,然後悲天憫人,發出一些催人淚下的感歎和反映社會問題的詩作。
孔子其實和杜甫差不多,也是想去解決當時社會上的問題,但沒有能力。否則的話,孔子也不至於到處顛沛流離,當個官說不贏彆人還搞起了肉體毀滅的誅殺。
孔子誅少正卯!
理論問題,你說我說的是歪門邪道,那你來辯論或者用事實來打我臉啊,你直接上刀子殺我算什麼意思?
說穿了,就是沒能力解決!
老子也是聖人,有沒有能力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不知道,但他肯定是屬於不想去解決的這一類,西出函穀關玩起了失蹤。
後來,老子成為道祖,仙之祖,也是因為他的舉動就是追求個人的解脫。
偉人跟仙、聖不一樣,偉人是指看到了社會問題,有能力解決,並且願意去解決,而且去解決了的一類人。
知行合一!
古往今來,這類人很多,但很可惜並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反而被攻訐、汙名化。
近現代就不必說了,往前的張居正、商鞅……等等。
某種程度上,漢武帝、李世民、朱元璋等雄才大略,奠定他們之後一兩百年的帝王都可歸類為偉人。
張居正是其中最特彆的,他的前麵有那麼多改革慘死、改革失敗的例子,商鞅死了,王安石失敗了,他的前麵還有胡惟庸、於謙等很多明朝沒有好下場的前輩,鮮血淋漓曆曆在目,但他依然選擇去改革。
他不知道自己死後會沒有好下場嗎?
不,他知道!
但為了心中的理念,他義無反顧。
漫天白雪中,張居正一人獨行前往皇宮上朝!
喜歡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請大家收藏:()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