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狗子離開後,柳化蛟就再也不敢找諸葛青繼續下去了。
甚至為此趙方旭都代表官方找過柳化蛟一次。
不過趙方旭不是為了勸說柳化蛟放棄,而是希望他繼續下去,隻是千萬不要生氣惱怒到傷人的地步。
因為柳化蛟的這幾次事件,在律法體係內,很有參考意義。
包括幾個中途意圖跳出來,結果被拿下的“知心大姐姐”。
都對上下產生了警醒的作用。
就和任老跟趙方旭聊的時候說的那樣,有些事情他不是不知道,隻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不可能單純的分為好和壞,影響整體的,是風氣。
就像瀛國那邊,之前右翼橫行,讓人感覺就是幾乎沒有好人。
可僅僅經曆了一次刺殺事件,在石川堅和他的盟友的操作下,左翼立馬就翻身占據了不小的聲量,開始分庭抗禮了。
這並不是他們有什麼妖法,能憑空造出隊友。
和輿論場裡沉默螺旋是一個道理。
當發出一個聲音的聲量太大,其他聲音就會被掩蓋,然後想發聲的大多數普通人也會選擇沉默。
最後看起來,就像是隻有一個聲音。
但實際上,你能說這個龐大的群體意見一致嗎?
這種聲音,隻能代表“風氣”。
能影響風氣的東西很多,有一個卻是關鍵。
那就是被一些對唯物史觀一知半解的人最唾棄的東西——英雄。
英雄,或者說榜樣,這是最容易以小博大,對風氣造成影響的。
舉例,國內對一統天下的執念,來源於嬴政和劉邦。
嬴政不用說,秦國第一次大一統。
為什麼要加劉邦呢?
因為如果沒有劉邦,繼承者是明確準備搞分封製的項羽這頭豬,那麼統一根本無法深入人心。
秦國維持統一的時間太短了,還沒秦時明月動漫連載的時間長。
那為什麼不隻說劉邦呢?
因為劉邦本身也是受秦國影響,才有統一這個概念的。
大丈夫當如是也嘛。
這才是唯物史觀下,英雄的作用。
既不是說英雄決定了一切,也不是說什麼“沒有秦國也有其他國家一統天下,沒有嬴政也有張三李四王五”。
這種所謂“曆史的必然性”反而是唯心的。
彆說零散的歐洲給出了證明,但凡他們不選擇性無視準備重啟分封的項羽,都不會說出這種話。
任老和趙方旭說的就是這個。
現在整體風氣是正向的,積極向上的,不是因為本來就是如此。
而是因為白墨的提議,大家一起的努力。
讓沉默的人不再沉默。
現在是一個好時代,但如果沒有一個正向的風氣,好時代也無法被把握住。
現在好就好在,因為異人的出現,必定需要大規模重修法律。
這是一件好事。
本來重修和添加都有不少阻礙,但現在阻礙在大潮麵前根本無法阻擋。
當然,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始重修。
正在進行人員的篩選。
柳化蛟最近引出的幾個“知心大姐姐”,就讓很多人對此警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