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任以虛,已經辭官了。
但是任以虛謀略又極強,才能不亞於劉伯溫和李善長。
所以朱元璋才會問詢,也是本著多問問高人的心態。
想看看四書五經這一套,是不是真如宋濂那些儒生們,所言的那樣好。
而任以虛聽到朱元璋說科舉製度選題,要用四書五經為主,連忙說道:“陛下!”
“此等選題,絕對不可!”
“這種方式,草民認為有極大的問題!”
朱元璋看到任以虛不假思索,直接否定了四書五經,不由得困惑。
他問道:“任以虛,說說你的看法!”
任以虛思索了一陣子,而後說道:“陛下,四書五經,這是儒家經典,教得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誠然,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不錯的書籍。”
隨後,任以虛停頓片刻,麵色沉重的說道:“但四書五經,雖然可以培養人的人格,也可以陶冶情操,卻不合適作為科舉考試的選題。”
接著,任以虛開始詳細的說道原因:“所謂科舉製度,被選中的人,是作為未來的官吏!”
“狀元為正六品官,榜眼探花均為從六品,而進士,多數都是七品官,會從縣令開始做起。”
朱元璋點點頭,也表示現在科舉,主要是挑選出各級官員,尤其是縣級官員。
大明官員製度,一個縣城,隻有縣令和縣丞,這兩是真正的官員,屬於是有編製的。
下麵的一係列各種師爺,衙役等等,他們都不是官,是吏,是由縣令去雇傭的人,是沒有編製的。
而科舉選上來的人才,幾乎都是縣令官位開始做起。
隻有少部分,如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位,是會留在京城,要麼入翰林院為官,要麼入六部,作普通官員。
任以虛接著說道:“科舉選拔人才,為江山社稷出力!”
“他們是需要,真正去縣城治理一方的。”
“需要全盤評估這個縣城,如何發展,如何安撫民生,又如何去審案子,如何去處理民生,商業等等各方麵。”
“而采用四書五經選拔出來人才,未必具備這個才能。”
前世一個縣城,各有各的體係,各做一部分事情。
而在明朝的縣城,縣令和縣丞,幾乎是全包了任何事情。
這個縣城,小到開河道、種植農作物、大到商業的發展,良田有效規劃,再到遇到災難時刻,如何處理等等,都需要縣令和縣丞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