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條邏輯關係,玄皇最終選擇了“金錢道術”,作為道王今後的發展方向。
他將道王喊來,當麵傳授。
……
道王知道他父皇是實力強悍的道士,所以對於父皇給他選擇的“金錢道術”,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不過——
玄皇算到了“金錢道術”的各種利弊,卻沒有想過,道王會不按套路出牌了。
道王這數月以來,一直在旁觀摩建武帝處理政事的過程。
他理政的本事沒有學到多少。
但是建武帝壓製臣子的各種帝王心術,倒是被道王儘收眼底。
這讓道王又領悟了一點。
他與其費力學習如何處理政事,倒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學習如何處理朝臣來得容易。
隻要能把臣子治得服服帖帖了,又何愁沒有銀錢供自己修行?
真要有不配合的,殺了便是。
於是,道王立刻表現出了不低的學習熱忱。
他開始翻看皇兄“建武帝”處理過的政務公文,根據朱批的內容,開始推敲這其中運用到的權術。
此外,還有專門的文獻可供參考。
其中之一,就是他素未謀麵的,父皇當年替他選的亞父“雲王”留下的那些棋道內容。
如今在道王看來。
所謂的棋道,本身就是一種立體化的權術。
道王的心思無人知曉。
可是他的態度轉變,落在建武帝和玄皇的眼裡,這擺明了是有浪子回頭的意思。
這無疑讓人感到欣慰。
……
又過數月,到了建武九年。
已經九十七歲的定國公“李從彧”向朝廷請求,想要回到劍池頤養天年。
建武帝得知消息,親自擺駕定國公府,探望李從彧。
這位當初在他登基時給予的長輩。
建武帝還是很尊重的。
李從彧上了年紀,可是麵對建武帝的問題,仍然頭腦清晰,對答如流。
建武帝本來還想讓李從彧留在京師。
將來再替道王保駕護航。
可是見他這衰老的模樣,也就歇了這般心思。
畢竟——
以李從彧的年紀,再過一兩年,真要是將人抬上朝廷,那是極有可能喜事變喪事的。
隻要他還活著,那麼定國公府的影響力就在。
這事情交給時任定國公“李墩墩”也是一樣可行的。
他如今準許了李從彧告老的請求。
這算是替自己的高祖父“雨帝”,寬待他的師侄兼臣子。
……
李從彧得了準許,劍池方麵也立刻有了回應。
當代劍主“石寵”帶著弟子們,親自到北平來迎接這位老祖宗回山。
八十多年前,李從彧拜彆師父下山,參加了雨帝的反王大軍。
這一路走過來曆經風雨,功成名就。
同時代的蘇遲,周瑞安,常勝,如今早已成了口口相傳的人物。
唯有他,如同常青樹一樣。
仍然活在世上,見證著這生前身後名。
喜歡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請大家收藏: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