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到了封賞的環節。
定國公“李墩墩”已經到了無可封賞的程度,於是弘道帝封了李墩墩的次子,給了一個“懷恩伯”的爵位。
可以領取俸祿,但是不得世襲。
神霄派“林九道”,這位弘道帝在道術上的師長,弘道帝給他封了一個“神霄真人”的法號,統轄京師朝天、顯靈、靈濟三宮,領道教事。
最後,則是早就對弘道帝母子示好的劉理。
他官複原職,擔任掌印太監,手下管著東廠,以及其餘各監。
這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太監!
劉理的這一手,可是把許多宮裡的太監給看傻眼了。
本以為他當初被罷黜下“掌印太監”的位置,劉理這輩子已經不可能出頭了。
誰知道。
劉理竟然跳到了弘道帝的麾下。
一下子混到了從龍之功。
除了他們之外,弘道帝對朝臣倒是沒有太大的動作。
建武帝駕崩前。
他已經就朝臣的位置和能力,與弘道帝進行過探討。
為了避免新帝即位,大規模的人員變動,引起朝中動蕩。
各種人員的調遣,早在建武帝時期就已經調整完備。
唯有作為弘道帝外祖父的李成江,他順理成章坐上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這是弘道帝修行“金錢道術”的關鍵,需要換成自己人。
至於原本的戶部尚書,則按照建武帝在任時的改製,將丞相改成內閣,戶部尚書入內閣了。
這個改變,本質上是方便了皇帝安插人手,好讓自己的臣子得以分化相權。
但另有一個前提是。
皇帝需要保持對朝臣的優勢。
李成江對於今日的一切有所準備。
他如今成了當今聖上的外祖,而且又是勳貴子孫,在立場上肯定是不能歪的。
不止是他,還有榮國公府。
假如可以討得弘道帝歡心,這未必就不能將榮國公的位置給保留下來。
畢竟——
熙寧帝的意思,早先的建武帝是熙寧帝一手帶大的,不好違背。
可是弘道帝就沒有這個限製了。
他六根清淨,半路出家。
第三任皇帝的詔書,到他這第六任皇帝這裡,效果已經減了不少。
……
同樣是這一年。
有海船從海州的口岸停靠。
他們是大明派出去的船隊之一,到達了東爪哇王國。
這支船隊有宗室親王跟隨,封號“安王”,他是熙寧帝的子嗣,按照輩分弘道帝要稱他一句族叔。
安王的船隊出海數年。
其間,他與另外一位宗室“寧王”的船隊合流。
二人合稱“安寧”,本來是圖一個好兆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