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運來到江油落腳。
平日裡就與李仙遊論劍賦詩,這日子倒也舒坦。
李家的後人,如今見他與李仙遊平輩而教,一個個也是晚輩之禮侍奉,做得也有模有樣。
“你不傳劍道,是打算讓家中子嗣考科舉?”
“非也。”
李仙遊甩了甩自己僅有的一條手臂:“兒孫自有子孫福,我非要替他們做決定乾什麼?”
這話在李靈運聽來,好像有些耳熟。
似乎——
李挽就是這麼對子孫後輩的。
所以,從他之後,李家人就逐漸淡出了劍池,一心一意留在虎狼山莊。
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二人對酒長歌,時間就過得很快了。
……
五年過去。
到了清平六年。
這一年清平帝十六歲,魏王已經逐步收回了弘道初年,那些被派到南邊去的宗室的監察之權。
他們中有不少,選擇與商賈勾結。
不過,弘道帝在位的時候,大多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唯有當初脅迫內閣“顧閣老”倒戈的時候,抓了一個青王來殺雞儆猴。
其他的宗室一概不動。
但魏王就沒有那麼多顧忌了。
他當年就不少與這波人打交道,清楚他們的尿性。
時間短還記得皇恩浩蕩。
時間長了就隻剩下吃裡扒外。
因此,麵對那些不願意束手就擒的宗室,魏王毫無猶豫選擇重拳出擊。
他手握大明的軍政之權。
弘道帝在位時國庫積累了不少的錢銀,大軍開撥南下,那些由商賈和宗室臨時組織起來的叛軍,根本不是一合之敵。
魏王直接抓了幾個做典型。
不僅褫奪了爵位,一應子孫廢為庶人,反王本人則開了殺戮宗室的先河。
這極大震懾了大明內外。
不出兩年,魏王就完成了對本土勢力的肅清。
至於大明的海外領土。
他同樣沒有手軟,先是冊封了平叛有功的朝臣,賞下了幾個世襲的勳貴爵位。
以此為基調,調動了海軍的積極性。
大明海軍精銳開撥,正式對那些海外的勢力進行降服!
這般鐵血的政策之下。
大明一掃先前的頹勢,國力與人心再度達到了一個高峰。
魏王在這個節骨眼上。
選擇帶著清平帝,開始學習處理政事的能力。
……
玉致也從海外歸來了。
她去過了大明的第一片海外領土“東爪哇王國”,以及如今最炙手可熱的“西洲大陸”。
這是一頭一尾,算是新航道兩個重要的節點。
至此,玉致也算到了自己的餘生。
她再次回到了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