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次輔,文官集團的二號人物,是權力核心圈層的大佬之一。
劉學士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名字,會排在鄭學士的前麵。
興奮?
那是自然!
十年苦讀,又在宦海搏殺數十年,這才成為象牙塔尖的人物。
淡泊名利?
除非是腦袋被驢踢過,才會認為這種層級的大佬,會在麵對權力時無動於衷。
禮部尚書是皇帝的人,至於刑部麼——
上一任刑部尚書姓武,是杜學士的人,剛剛被免的尚書姓蘇,不知是走了哪一位學士的門路。
反正——不會是劉學士!
所以劉學士這兩年是空有學士的頭銜。
儘管戶部尚書已經改頭換麵,徹底倒向了皇帝,吏部又有睿親王坐鎮,可劉學士還有次輔光環的加持,想要施展抱負,比以前要容易許多。
於是,劉學士一改往日的低調,開始過問起兩部的事務。
同樣迅速進入狀態的,還有鐵學士。
他原本就是兵部的侍郎,對兵部的運作極為熟悉,工部尚書又是皇帝的親舅舅,鐵學士的介入,比劉學士要順利許多。
他沒有忘記皇帝的叮囑,將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兵部。
一份份卷宗從錦衣衛送來,堆滿了鐵學士的案頭。
裡麵記載的,是兵部員外郎以上官員的簡介。
誰是誰的人,誰與誰又結成了同盟,等到錦衣衛將卷宗收回,鐵學士已徹底弄清楚兵部那無比複雜的人際關係。
在官場上想要進步,僅靠能力是不夠的,有一個強大的靠山,方能步步高升。
像鐵學士這種靠自己一步步走上侍郎高位的,是官場上的極少數,沒有多少參考的價值。
鐵學士不介意他們為自己尋求靠山和同盟。
讓他心生忌憚的,是一部分官員,選擇了錯誤的靠山。
比如——
韓親王!
韓親王是親王不假,可他是沒有議政權的親王。
而且皇帝不喜韓親王,皇城內幾乎是人儘皆知。
可偏偏有那麼幾位,在利用韓親王府提供的錢財,低調的尋找盟友。
四人!
剛好分布在兵部下轄的四司。
除了韓親王,還有些官員,與諸侯在京的幾座王府往來頻繁。
鐵學士認為,清除毒瘤已是迫在眉睫!
————
乾清宮內,聽著鐵學士的稟報,皇帝神色如常。
將他安插在這個位置,就是為了整頓兵部。
“杜學士什麼意見?”
等鐵學士稟告完畢,皇帝開口詢問。
“杜學士認為,此事不宜操之過急。”
鐵學士如實回話。
“理由?”
“杜學士擔心兵部動蕩,會影響鎮定二軍的後勤保障。”
“他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
略一思索,皇帝輕聲說道。
“陛下,兵部已有許多官員向他們靠攏,如果再繼續這樣,將來清理時,恐怕會傷筋動骨。”
“朕準你動手,不過——要手段溫和。”
皇帝給出了一個折中的指示。
鐵學士應下,心中早已動了無數個念頭。
第二日!
朝會!
有人早早的站在金鑾殿外,等候同僚的到來。
張通,張尚書!
這位止小兒夜哭的酷吏,笑著衝每一位參加朝會的大佬拱手,順道提醒他們: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