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氣勢壓迫下,東突厥各族酋長都懵了,明明是他們兵臨城下來威逼唐朝,怎麼現在,好像反過來了?
最終在唐皇一番交涉下,雙方大軍各退十仗。
之後再由李世民決定孤身一人去與頡利可汗談判。
對此,雖然百官死命勸諫,但李世民卻已下定決心。
他威勢凜然的看著百官,話語鏗鏘有力。
“大唐政權交接剛剛完成,還不穩定,若此時示弱,必被對方瞧出破綻,屆時縱然長安城能守住,但突厥大軍完全可以在周遭城鎮燒殺搶掠,苦的就是我大唐百姓。”
言罷,李世民孤身一人朝著東突厥大軍的方向趕去。
看著他的背影,百官儘皆動容。
此去承載的是千千萬萬的百姓的安危。
唐皇為此不惜單刀赴會,以身犯險,這便是千古一帝的覺悟。
最終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城下簽訂了渭水之盟,以錢財與歲貢換取了東突厥大軍原路返回,贏得了一時的和平。
表麵上東突厥不損一兵一卒便帶回了大量的財物,大賺特賺,但實際上,在李世民的心中,渭水之盟已經成了東突厥滅亡的倒計時。
盟破之時就是東突厥亡國之日。
因此,當無數大臣都以為此事如武德年間一般最終以財帛和平解決時。
隻有李世民輾轉反側,怎麼都咽不下這口氣。
他深以為恥,並為此沒日沒夜的拚命練兵,甚至下令讓兵卒在宮殿內也要隨身攜帶武器。
真理隻在刀鋒之內。
此時的大唐就如一頭舔舐傷口的老虎,躲在暗處,冷冰冰的注視著獵物,隨時準備撲上去將它一口吞下。
貞觀三年。
東突厥內憂外患,李世民等待的機會終於到來。
大唐的軍隊就在草原各部毫無準備的時候悍然出擊,如一頭餓虎衝入狼群,瘋狂撕咬,隻一口就將獵物的脖頸狠狠咬斷。
昔年的渭水之辱,唯有滅國才能雪恥。
每年那些財帛歲貢,就是你的買命錢。
貞觀四年,東突厥滅國,頡利可汗被押解到長安,親至李世民跟前道歉,向唐朝俯首稱臣。
此一役後,草原各部皆膽寒,鐵勒,回鶻等眾多少數民族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
自此,李世民的威名,從此在草原上回響,他不僅是大唐的皇帝,更成為了草原文明的共主。
而這,僅僅隻是開始。
後世對大唐的名將有個很誇張的評判標準。
【若沒有滅國的功績,便妄稱初唐名將。】
【貞觀九年,土穀渾被平定。】
【貞觀十二年,吐蕃襲擾鬆州,遇唐軍鎮壓,最終以吐蕃遣使謝罪告終。】
【貞觀十四年,高昌國滅,大唐設立西安都護府。】
【貞觀十五年,薛延陀派軍侵擾南方,被大唐軍隊所滅,次年遣使朝貢謝罪。】
【貞觀十六年,西突厥可汗親征,被郭孝恪率輕騎滅之。】
一筆筆輕描淡寫的戰爭,鑄就了巍巍盛唐的豐沛武德。
瀲瀲草色迷三徑,大唐風光動四鄰。
喜歡接續華夏文脈,以我名換你命請大家收藏:接續華夏文脈,以我名換你命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