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想法過於理想化,對付遼國以及西夏這種少數民族唯有將他們打服,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紫辰殿內靜謐無聲,案幾上鋪開的宣紙在燭火映照下泛著柔光。
就在其他人奮筆疾書之時,徐達卻在座位上閉眼沉思。
徐達的奇怪舉動引起了嘉佑帝的好奇,他對一旁的內官問道
“張忠全那個少年是誰?其他人都動筆了,他怎麼不動筆?”
內宮總管張忠全有著過目不忘的能力。
他看了一眼徐達後麵對嘉佑帝說道“回稟陛下,那個貢士是徐大人的表弟徐達!”
嘉佑帝點了點頭。
“哦,朕想起來了!
徐公明那個表弟會試好像考了第二名!”
兩人說話間,徐達睜開眼睛,臉上露出自信的表情。
隻見徐達提筆懸腕,墨汁在宣紙上暈染出蒼勁字跡:
“陛下明鑒,臣細究今歲正旦宴會上,遼國使者應答間多有破綻。
據此推斷,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與皇太叔耶律重元嫌隙已生,此等矛盾若任其滋長,不出數年必釀蕭牆之禍。
臣以為,我朝可暗中聯絡耶律重元,許以錢糧軍械,推波助瀾令遼國內亂不休。
待耶律重元若僥幸登位,再扶持其庶子耶律不貼,以‘嫡庶爭位’為由頭激化內鬥,使遼國陷入持續動蕩,國力漸次虛耗。
待其疲敝之時,我朝可先取西夏,一則開疆拓土,二則麻痹遼國戒心。待西夏平定,便可整合西疆、河東、河北精銳,直取燕雲十六州與遼東故地。
更可借登州水師跨海攻伐高麗,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屆時遼國腹背受敵,必難抗衡我朝虎狼之師!”
……
酉時正刻,殿外陣陣鐘聲響起。
一名禮部的官員走到紫辰殿中間高聲宣布。
“殿試結束,考生離場!”
殿試結束後第二日,嘉佑帝下旨宣布殿試考官名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膺昊穹之眷命,臨億兆之黎元,宵旰憂勤,惟以選賢任能為治國之本。今嘉佑十年春闈在即,遴選俊彥,關乎邦本。茲特簡拔群僚,共襄盛典。
參知政事申時行,器宇端凝,才猷練達,著授權知貢舉,總領殿試諸事,以專責成。
參知政事文彥博,德望崇隆,謀猷深遠;樞密副使、龍圖閣學士徐子建,學貫古今,公忠體國;翰林承旨歐陽修,文壇領袖,士林楷模,著同任副考官,權同知貢舉,協理考校,務必拔擢真才。
翰林學士王安石、梅堯臣,博通經史,文藻華贍,著充點檢試卷官,細閱策論,遴選題材優長之卷。
天章閣侍講海如林、集賢校理張師中,持正守廉,堪當重任,著封印卷首,以杜徇私之弊。
館閣校勘張洞、王獵,學行兼優,謹嚴審慎,著充覆考官,再核文卷,務使評判公允。
爾等各宜恪儘職守,秉至公之心,循既定之規,使寒士得展抱負,賢才鹹登龍門,以副朕求賢若渴之意。
欽此!
嘉佑十年四月三日。”
徐子建聽說自己被定為殿試副考官。
他上奏表示,家中有親屬參考,請辭權同知貢舉。
嘉佑帝不許,在朝堂上當眾宣布,徐公明才學斐然忠心為國,特許擔任殿試副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