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
經受華夏禮儀教化的洗禮。
各族思想逐漸開化,衣食住行多方麵有了明顯的進步。
特彆是東突厥。
貿易使得草原牧民不再看天吃肉。
哪怕遇上水草不美,牲畜不旺的年成,也能保證衣食無憂。
也正因如此。
在朝廷的大力宣揚下,草原佛道興盛,新的信仰之力蒸蒸日上。
燕然山和狼居胥山上的佛寺、道觀,成了突厥人的供奉之所。
在草原上流傳的佛、道教義中。
銀月狼王被賦予了“護道天尊”,“護教佛陀”的尊號。
視狼神為先祖的突厥人頓覺與有榮焉。
認同之心更加深入靈魂。
曾經的北方大患,在宇文衍的計劃中逐漸消弭。
當然。
這樣的現狀需要長久保持下去,才可能永絕後患。
至少得維持數十上百年,甚至更久。
否則。
一旦中原勢弱,或是再次分崩離析。
隱於暗處的魑魅魍魎,跳梁小醜就會出來搞事情。
尚未完全融入華夏文化的草原勢力。
就很可能重新走到對立麵,人為撕裂成為彼此對立的族群。
各國獻上國書和進貢禮單。
使者們笑容滿臉,神態輕鬆,紛紛和殿中朝臣拱手致意。
被天朝君臣視為“自己人”的感覺。
讓他們心生濃濃的自豪與驕傲。
宇文衍點頭。
麵露和煦的笑容。
隨後。
進殿的是中南半島和南洋諸國。
在長孫晟率領的大周使團乾真臘,滅皮宗,炮轟乾陀利國後。
乾陀利這個“南洋霸主”名存實亡。
朝廷扶持傀儡新王,設立金洲郡。
實際上,已經把整個蘇門臘島納入華夏版圖。
中南半島上的真臘國,堂明國,羅渦國等。
以及南洋盤盤國,狼牙修國,赤土國,渤泥國和一眾島嶼部落勢力。
紛紛上書歸附大周朝廷,成為附屬國。
若按傳統羈縻之策。
中南半島大部和所有南洋諸島,名義上已經歸於中原王朝。
但在宇文衍看來。
附屬國,依然是一個國。
隻要不是朝廷直接管轄,那就不能算是華夏之地。
附屬勢力使者進殿後。
象雄,蘇毗二部,西域河中地區的昭武九國及一眾城邦。
還有西突厥,波斯等國派遣的使者被宣召。
在此之前。
這些國家和部落勢力,和大周建立了商貿往來。
彼此互設使館,保持官方層麵的溝通。
頻繁的使團互訪,加深了溝通與聯係。
使者獻上國書和貢單後。
宇文衍眉開眼笑,激情高昂:
“朕紹天命,統禦四極八荒。”
“昔炎黃畫野分州,堯舜協和萬邦。”
“自禹鑄鼎而定九州,周公製禮而明華夷,聖人之道,無分畛域。”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皆以至誠感天動地也!”
“朕承祖先之基業,繼聖賢之高德,視萬邦如赤子,豈獨私中土乎?”
大周天子居高臨下,中氣十足,威嚴之音響徹大殿。
進貢使者,都是精通中原官話的翹楚。
無需通譯亦能理解皇帝所言之意。
仰望萬邦共尊的“天帝”,周身仿佛綻放萬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