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夏文化情有獨鐘的處羅侯。
異常羨慕中原的堅固城池。
多次上表。
稱願以突厥戰馬和牛羊毛皮作酬勞。
奏請朝廷為東突厥修建一座王城。
宇文衍略作思量後,答應了他的請求。
談好一萬匹戰馬,牛羊各五萬,毛皮五十萬張。
朝廷派遣一應工匠,由突厥出役力,建造王城——銀月城。
王城建於突厥王庭所在地,也就是燕然山脈東麓的都斤山。
規模比邊境五城要大一些。
最多能夠容納三十萬人居住。
王城完全照搬中原城池形製。
建有城牆,護城河。
城內正北乃是王宮之所,規格等同王府。
已經搬進王城兩年的處羅侯,終於體會到了居住在宮殿裡的舒適生活。
當然,也有些突厥貴族不習慣。
還是選擇住在城外的氈帳內。
……
“一定要把燕然山和狼居胥山打造成突厥的信仰神山。”
“也得將‘燕然石刻’和‘冠軍侯封狼居胥的祭壇’遺跡保護起來。”
宇文衍望著輿圖上“瀚海”之南的位置。
嘴角不由上揚,露出一抹誌在必得的堅毅之色。
“陛下,四寺四觀已經初具規模,已有幾分信眾心目中‘聖地’的韻味。”
處羅侯歸附後。
宇文衍就讓長孫晟第一時間與其商議,推動寺廟和道觀的建設。
慈恩寺,歸華寺,皇賜寺,天帝寺。
軍侯觀,祭天觀,勒石觀,飲馬觀。
在東突厥王庭附近的兩座山上奠定了四寺四觀的格局。
同時。
在漠西大湖盆地。
漠東南壩上草原。
漠東北呼倫貝爾草原等地。
幾大宜牧草場各部所在地,均建設了廟宇和道觀。
隨後。
處羅侯明文規定,每一帳牧民必須送一名男丁上山修行五年。
至於選擇佛學還是凡人道,自行決定。
這麼些年來。
兩大教派的影響力在突厥與日俱增。
而且,佛道信眾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彼此交流。
在獨具華夏文化特色的佛道教義引導下。
突厥人對於華夏逐漸有了認同感。
加上朝廷幫助修撰的《突厥史》,將突厥的族源追溯為炎黃血脈北遷的一支。
與中原王朝處於蜜月期的東突厥找到了彼此連接的族源。
深度貿易綁定給他們帶來巨大利益,以及豐富的物資享受。
如此一來。
東突厥上下,不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牧民,對華夏文化的接納程度空前高漲。
居延城,朔方城,五原城,雲中城,大境門五座邊城。
成了中原漢人和突厥人彼此融合的民族之城。
那些在邊城置業久居的貴族。
已經很難回到過去那種季節轉場,逐水草而居的流浪生活了。
“陛下放心,鴻臚卿長孫大人緊盯著呢!”
“每年都會與莫何可汗處羅侯在邊城會麵,磋商相關事宜。”
於翼說起大忽悠,臉上浮現笑容,皺紋都舒展了幾分。
他很清楚。
突厥東、西分裂,東突厥歸附,就是陛下和長孫晟密謀推動的。
長孫晟作為實際執行人,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陛下對他的信任,絕不會在眼前三人之下。
宇文衍笑著點頭。
又和三位閣臣商榷了一番政事,這才結束小朝會。
……
宇文招,於翼,宇文賢三人離開後。
宇文衍也起身去了後殿。
過甘露門,去往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