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雲南的城池,修建的時候就考慮過這個問題,要麼遠離河流,要麼依山而建,建於高處。
也不是說不能水淹,隻是工作量太大了,幾萬人至少也需要幾個月時間。
對方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你挖河道,勢必會派兵襲擾,時間又會被無限延長。
其次就是挖地道,挖到城內,派小股部隊從地道潛入城內裡應外合。
但是,一來需要時間,二來也很容易被人發現。
城內到處都有人巡邏,一旦被發現,潛入的部隊就會全軍覆沒。
最後就是用土填,城牆高度不過五六米,每天用投石車投石塊和泥土,填到城牆的高度,大軍就可以順著這條路直接攻上城牆。
但守城軍也有破解之法,攻方可以填,守方就可以挖,除非能夠限製守軍不敢出城。
叛軍沒有主動出擊,乾軍也沒有找到攻城的好方法,所以雙方就一直在對峙。
這種結果隆正帝接受不了,花費了這麼多銀子、糧食、精力,結果就隻是在城外和叛軍對峙?
隆正帝命令李叔正和史鼐立即發起進攻,在年底之前至少攻下一座城池,否則唯他們是問。
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都在看著,出動這麼多兵馬,如果一直未能取得任何戰果,他們將如何看待大乾的軍隊?
李叔正和史鼐是以如何減小傷亡,以及最終打贏這場仗為出發點。
但隆正帝是以整個天下的安定為出發點,隻要能夠打贏,必要的傷亡是可以付出的。
但凡能在年底之前取得一定的戰果,隆正帝也好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訴求,就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沒辦法,李叔正和史鼐商議之後,決定更改進攻目標。
由史鼐率兵北上攻打鎮雄府。
對於整場戰鬥而言,攻打廣南府和曲靖府才是最佳選擇,可以直逼雲南首府,但是要在剩下的一個多月攻下這兩座城,幾乎不可能。
但鎮雄府隻是一座小城,要在一個月內拿下,十拿九穩。
鎮雄府位於雲南的東北邊緣,屬於四川、貴州、雲南的三省交界之地,有雞鳴驚三省之名。
在洪武年間甚至被劃歸到四川,直到後來才重新被劃給雲南。
打這樣一座府城,對整場戰爭一點意義都沒有,除了徒增傷亡以外,沒有任何用處。
但為了完成隆正帝的任務,史鼐也隻能派兵攻打鎮雄府,隻有這裡才有可能被儘快攻打下來。
在曲靖府負責指揮城防的南安郡王見史鼐帶兵離開,也不知道對方在搞什麼鬼,隻能派探馬一路偵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