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史鼐完成了隆正帝的命令,拿下了一座府城。
如果不這麼做,他和李叔正都可能會被治罪,隻能出此下策。
攻下鎮雄府後,史鼐第一時間將報捷文書送回神京。
幾天之後,隆正帝終於等到這份來之不易的勝利,在朝堂上宣布了這個喜訊。
新任閣老何陳新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大軍所至,敵軍一觸即潰,史鼐侯爺才剛到雲南就收複了鎮雄府,相信不日就能平定雲南之亂。”
新任閣老盛以弘道:“小小土司蠻夷也敢挑釁天朝上國的威嚴,此戰之後,土司叛軍們必會望風而逃,賊首爭相投降。”
“此戰之勝,全靠陛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天威浩蕩,震懾宵小。”
何陳新的話還有一點點道理,盛以弘就純屬瞎扯,如果隆正帝的天威能震懾宵小之徒,那他們之前就不會發生叛亂了。
雖然是胡謅,但隆正帝聽了高興啊,覺得沒有提拔錯這兩個人。
不像之前的吳體仁和秦延儒,一點都沒眼力見,還經常讓他在朝臣麵前下不來台。
見隆正帝高興,朝臣們也跟著附和,直把他誇成了千古明君。
次輔傅英道:“陛下,鎮雄府隻是邊遠小城,於雲南戰局並無影響,相反,攻打和鎮守隻會浪費兵力,微臣認為應放棄鎮雄府,全力進攻曲靖府。”
何陳新道:“付出兩千將士的代價,好不容易才拿下鎮雄府,為什麼要放棄?”
“如果放棄,兩千將士豈不是白死了?”
傅英道:“何閣老,雲南戰事的關鍵在於霍霆和沐塵,如果不能消滅他們,拿下再多城池又有什麼用?”
“隻會導致兵力分散,我軍在決戰時處於弱勢地位。”
“微臣認為現在應該集中優勢兵力,合力進攻霍霆和沐塵的軍隊,隻要打敗了他們,到時候再收複城池也不遲。”
何陳新道:“不然,微臣認為以城池為據點,穩紮穩打,穩步推進也不失為上策。”
傅英道:“何閣老,你知道要從鎮雄府、烏蒙府、東川府一路打下來要消耗多少將士嗎?又要安排多少將士留守?”
“本來隻需要攻打一兩座城就可以,如果每座城都攻打一遍,會增加多少傷亡?”
“到時候,我軍的殘兵還能夠和敵軍的精銳作戰嗎?”
何陳新道:“傅閣老,曲靖府是那麼好打的嗎?”
“霍霆的精銳大部分都在曲靖府,強攻會造成多少傷亡?”
“還不如從周邊小城打起,利用優勢兵力,逐步蠶食。”
隆正帝道:“兩位閣老,不必再爭,兩種思路都是可行的。”
“朕既然將大軍交給了史鼐和李叔正指揮,就由他們倆全權負責。”
“既然他們已經打下了鎮雄府,就沒有道理命令他們棄城,否則朕也無法向死傷的兩千將士交代。”
“朕看了此戰兩軍的傷亡比例,還在可接受的程度,比強攻敵軍主力傷亡會小得多。”
傅英道:“陛下,沐塵組建土司聯軍時將各土司的精銳將士都調走了,守城的隻是老弱病殘。”
“而史侯爺為了儘快拿下城池,出動的必定是我軍精銳,以兩千精銳換兩千殘軍,不管怎麼算也是我軍吃虧。”
“如果要守城,還得留三千守軍。一個小小的鎮雄府就讓我軍主力減少五千人。”
“如果是這種打法,等我軍遇到敵軍主力的時候還能剩下多少人?”
隆正帝道:“傅閣老過於危言聳聽了,城池有城池的好處,可以休整,還可以依靠城池防守,更能拯救城池裡的百姓於水火,就算減少一點兵力也是值得的。”
傅英道:“陛下,如果大軍想要休整,在四川、貴州、廣西的各個鄰近的城池都可以休整,沒有必要非得在雲南找城池休整。”
“至於城內的百姓,他們本來就是異族,隻會把我軍當成侵略者,給守軍造成無窮無儘的麻煩。”
隆正帝斥責道:“夠了,雲南是大乾版圖,雲南百姓也都是大乾百姓,心向大乾。”
“朕說過,雲南戰事由史鼐和李叔正負責,如何打由他們說了算,不必再議。”
“朕決定嘉獎此戰有功將士,讓他們再接再厲,在雲南再立新功。”
“下朝後將大軍收複鎮雄府的消息張貼到神京城門,鹹使聞之。”
傅英還想進言,但被首輔張貞運拉住了,讓他不要再說。
很明顯,隆正帝現在聽不進他的意見,再說下去,隻會惹隆正帝不快。
如果是外人,張貞運也懶得幫,但兩人畢竟是老朋友,還是親戚。
張貞運的外孫女是六公主李鑰,嫁給了傅英的大孫子傅斌,也算是親家吧。
既然隆正帝不聽,傅英也不想說了,心累。
滿朝文武難道就沒有一個正常人,和他想的一樣嗎?
不僅有,而且不少,但是隆正帝連次輔都斥責了,他們還怎麼敢站出來?
傅英看著何陳新和盛以弘兩人阿諛奉承,諂媚逢迎的樣子就覺得惡心,這種人怎麼能當上閣老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