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的百姓們都沉默了。
他們或許有些人正處於朝廷無所作為甚至過度壓榨百姓的時期,處於王朝末年社會動蕩的時期,但是同樣有不少的人所處的時期,還稱得上一句“尚可”。
因而,他們並非每一個人都對朝廷心懷不滿和憤怒,也並非每一個人都在考量著是否要逃荒或者投奔起義軍。
但是,對於陳勝等人,出於樸素的認知和同理心,他們都或多或少能夠理解陳勝起兵的原因、為陳勝的發展而擔憂著急——前麵還好,大部分百姓都是不懂什麼軍事或者政治的,但是到了這裡,不少敏銳一些的人都能意識到,陳勝好像要不太好了!
他派出去進攻秦朝的軍隊被擊潰,他派出去收複其他地區的軍隊或是自立或是擁立他人,這,這不就沒人了嗎?!
而“沒人了”會造成怎樣的結果,再沒有眼界的泥腿子都能舉出幾個例子——在他們身邊的例子,如一家兒孫沒了隻剩下老人、如某家就剩下一兩個老人帶著僅剩的孫子……那可都不是什麼好日子。
“怎麼辦?他,他是不是就要死了?”有人茫然地問道,不管怎麼看,陳縣剩下的兵力都不是那什麼章邯所率領的秦軍的對手啊。
這讓周圍的人紛紛陷入了沉默。
在這時候,不少百姓的心中莫名地升起了幾分傷感之情,或者說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陳勝也好,隨同他起兵的那些人也罷,都不過是普通百姓,他們舉起反旗,他們攻城拔寨、引動天下風雲,他們兵敗身死、連連潰退……最終,要輪到陳勝了。
他們這樣的普通百姓,平日裡被官員鄉紳們欺壓,一直都默默忍受、敢怒不敢言,隻能讓自己學會認命;但是當他們聚在一起,舉起反旗,甚至影響天下了,難道還是不能有個想要的結果嗎?
而心情波動最劇烈的,當然還要數秦末的百姓們了。
彆的時期雖然也有百姓舉起造反,看到陳勝的走向為之感懷,但他們到底並非秦末之人。
可是秦末的百姓們就處在這個時間,如何能夠不為陳勝和秦朝朝廷的動向而牽腸掛肚?
不少人已經殺掉了當地的縣令縣丞、郡守郡丞,或者擁立當地某個有名望之人,或者打開城門迎接其他地方的勢力——簡而言之,百姓們事情都已經乾了,根本不可能回到過去了。
他們已經絕不可能是什麼朝廷的良民了。
到了這個時候,難道還能回頭?隻能這麼走下去!
所以,陳勝能夠做到什麼地步,會迎來什麼樣的結果,就是他們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
——如果陳勝包括其他已經自立或者擁立他人的將領,都在秦朝軍隊麵前不堪一擊,那他們就需要認真思量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他是個普通人,或許比旁人多了一些勇氣和魄力,多一些打破規則的膽量和行動力,正如當年,尚且傭耕之時,便敢於想到他日富貴。】
【但是,陳勝確實是個普通人,他在秦末的混亂大勢之中,並不能精準地找到行事的最好方法,也並不能逃脫驟然獲得權力後的膨脹心理;同時,他也並不能確切明白在構建了一個政權後,究竟該如何治理。】
【——在古代,不論是春秋戰國,還是秦漢,亦或者後來的任何朝代,普通百姓的認知都是極其有限的。】
【這並非是因為他們多麼天生愚鈍,也不是因為他們對於知識不願意學習,還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要知道更多的事情,僅僅是因為他們不能,他們沒有這個條件。】
【不論是造紙術廣泛應用之前還是之後,知識,包括記載著知識的書籍,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都是昂貴的、難以獲得的——是的,即便是造紙術不斷改進並且廣泛應用之後。】
【而除了書籍,其他關於豐富的人生經驗、在外遊曆獲得的眼界閱曆,同樣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擁有的,因為這些都需要極高的成本,而普通百姓基本上支付不起這樣的成本。】
【所以,陳勝在本身並沒有極為出色過人的天資的情況下,在後天也並沒有足夠的資源供他學習。最終,便走到了如今這一步:軍隊潰散,將領或是身死或是自立,秦軍兵鋒近在眼前。】
各個時空的百姓們情緒更加低落了。
是啊,像是他們這樣的人,縱然能夠開頭擁有什麼,在後來終究還是不能敵過那些權貴富商們。
他們根本讀不起書——這點包括宋朝及宋朝之後的廣大百姓;也根本不可能去搞什麼外出遊曆——哪有這個時間,哪有這個錢;而什麼豐富的人生經驗——不論是自己,還是自己能夠接觸到的人,都不會擁有。
這樣,如何可能比得過那些自幼錦衣玉食、名家教導的權貴子弟們?
或許,也隻能指望某一天出現一個擁有絕對過人天資的子孫才可能吧。
男人這麼恍惚地道,他身邊的女子同樣,神情恍惚而麻木:“但是這樣的人,又有多大的可能能夠出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