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降之後,三月份,張獻忠所部被安置在了穀城外約十五裡的白沙洲,“造房數百間,買地種麥,與民間兩平貿易”,簡而言之,蓋房子買地耕種,一副要好好生活的表現,貌似是真心歸降想要安穩生活的。】
【但同時,張獻忠又在穀城的每一個城門都派遣了數十名士卒,用的理由是防備盜賊,但實際上就是在想辦法監視明朝地方上的行動。】
【明朝朝廷是什麼態度呢?他們大概是沒有發現張獻忠默默監視明朝地方動向的,隻看到了張獻忠所部蓋房買地種地的情況。雖然有不少人都覺得不能就這麼讓張獻忠所部在這裡,認為應該立刻讓張獻忠所部去殺賊立功,或者覺得這邊人太多了應該遣散,比如楊嗣昌等人。】
【但是,這都沒能被朱由檢通過——他一心想要維持好招撫的局麵,於是堅決拒絕,“造房種田,正是招撫好處,又要遣散往哪裡去?”】
【於是,張獻忠所部就這麼在穀城這邊安置下來,人數數萬。】
“穀城……不在明朝官府控製下?”看到這裡,楊堅自然而然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穀城已經沒有明朝的地方官府駐守管理了嗎?當地的衙門已經被撤走了並且沒有再設立嗎?當地的駐軍也全都沒有了並且沒有再布置?
不然的話,怎麼張獻忠能夠明目張膽地往穀城的每一個城門都派遣數十名士卒?
——防備盜賊這個理由,固然是理由,但是說到底,明朝的城池,用得著他一個歸降的起義軍首領防備盜賊嗎?當地的官府是乾什麼吃的?當地的軍隊是乾什麼吃的?這明明就是當地官府和軍隊的責任!同樣,也是他們的權力範圍!
就更不用說還暗地裡監視明朝地方上的行動了,這就是更加不應該讓張獻忠敢做並且做成功的事情。
把穀城的每個城門都派上自己的人,如果外部有明朝朝廷的傳令使者、官員、軍隊過來,那麼就能最快收到消息,甚至還能這些人還能直接用作偽裝、拖延時間;如果內部官府——如果穀城裡麵還有明朝的地方官府的話——那麼就可以隨時監視內部的動作。
確實是個好方法。
但是裡麵存在的問題可太多了。
如果明朝地方官府還存在,那麼就要不是已經被張獻忠完全控製,實際上成為了空殼,有消息也不能有效傳出去;要麼就是已經投誠了張獻忠,明著還是明朝官府、實際上已經效忠張獻忠。
但這兩種可能存在其他的問題:前者,一個地方官府被張獻忠這麼一個表示投降的勢力所控製,明朝朝廷和各層官府難道就沒有任何感覺?沒有意識到問題?沒有做出什麼應對?他們理當能夠有些感覺,理當能夠從中意識到問題,繼而,發現張獻忠這一次投降其實問題很大!
後者,一個地方官府怎麼做到的直接投誠?之前陝西鬨成那個樣子,地方官府都沒多少真的投誠了起義軍的——穀城這邊是怎麼做到的?渠道是什麼?參與人員是誰?風聲如何能夠不走漏?
至於說第二大可能,穀城這邊的官府實際上已經不存在,存在的隻是空殼,隻是表象……那就更離譜了,張獻忠一個根本和明朝朝廷不搭噶的人,怎麼能夠做到維持住這個表象的?又怎麼做到一絲破綻都不露?或者說,明朝朝廷和各級官府是怎麼做到對張獻忠露出來的破綻完全視若無睹、根本不在意、沒有任何意識的?
不過……
楊堅思來想去,又覺得這不是找不到解釋……一切的一切,不論是哪種可能,都可以用一個原因解釋——明朝的政府係統,其實已經崩潰了,已經逐步癱瘓了。
因為本來各層官府就早已不是正常運轉的情況,因為各層官府本來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毛病、發生過各種各樣本來其實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甚至就是有些官府時不時聯係不上……所以,上層官府、明朝朝廷對於這些已經見怪不怪,並不理會了。
對於他們來說,穀城官府的情況——不論是哪一種可能——或許都隻不過是其他官府曾經上演過的劇目,而那些官府,其實都隻是自身的問題,而並沒有出現其他類似於不存在、投誠、被控製之類的大事兒。
因此,在現在天下的大背景下,明朝朝廷和各層官府對於穀城的情況就是可以做到視若無睹,當做什麼也沒有發生……
楊堅倒吸一口涼氣。
其實到了現在,明朝的這個故事中,才是真正展現出王朝末年各層官府逐漸失靈、崩潰、癱瘓的側麵表現。
之前的王朝故事中,官府當然也是一樣的情況,但是因為各個王朝的末年情況並不相同,所以也沒有這麼展現過。如秦、如大隋,那都是急轉直下,二世而亡,且故事的重點也不是這方麵;如兩漢,一個王莽一個門閥幼帝,重點同樣不在這方麵;如唐,那是直接藩鎮割據了,地方都根本不在朝廷手上,自然也無從談起地方官府的癱瘓;如宋,那是外敵和皇帝的神奇操作;如元,則是外族的特殊情況和嚴重壓迫……
到了明朝,直到明朝。
地方官府崩潰癱瘓,中央朝廷內鬥撕扯癱瘓,終於展現了出來。
哦,還能包括軍製的崩潰癱瘓。
【順帶一提,張獻忠歸降除了看時局不妙於是選擇的權宜之計,大約也有一點當年讀書導致的影響——正統觀念嘛,“非本心之所願,實天意之所迫”……不過說實話,如果太平盛世,那張獻忠也確實根本沒有起義的可能;就算不是盛世,隻要還是能活下去的世道,那他同樣沒有起義的可能,也沒有起義的土壤。】
【從這個角度說,“天意之所迫”倒也沒錯,不過“焚戮良民”就稱不上是“天意所迫”了,也不是“非本心之所願”。】
【而在張獻忠歸降後,因為他在起義軍整體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受他影響的起義軍首領也不算少。】
【但是,在歸降的起義軍中,大體上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如同張獻忠一樣,雖然說是歸降,但是並沒有放開手中的軍隊、解散士卒,也沒有放下武器、放下自己的首領地位,這種情況的還有羅汝才等人;
另一種,是徹底解散了軍隊,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全然投降的情況,這種情況的有闖塌天劉國能、李萬慶等人。】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