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卡特琳娜、老薩裡等人擔心,在羅寧看來是多餘的。
傀儡軍不會為了一個編製放棄了獨立發展的優勢,也不會成為艾瑞希官員為自己牟利的工具,它將會成為了羅寧實現自己理想的利刃。
羅寧上輩子很喜歡看小說,很多故事主人公,在被大卡車獻祭後來到了異界,經過了重重艱難最後登頂成為了大人物,一言便可影響無數人的生死,一句私下裡的抱怨便可讓幾萬公裡外的人們膽戰心驚好久。
這樣的威勢很牛逼吧?
確實很牛逼。
小人物逆襲成為大人物,所有代入者都會覺得很爽。
但爽的背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除了逆襲帶來的強烈激爽外,主角並未帶來任何的改變。
奴隸販子從幕後調到了台前,他們穿著華貴衣裳,公然進入城市,並在大街上挑選心儀目標。
沉迷在燈紅酒綠中的“技術”職業者,瞧不起靠著自己雙手辛勤勞動獲得報酬的平民,關鍵這種思想還被認為是正確的,並且人人效仿。
商家以次充好、將臟肉當做精肉賣,被抓了花點錢就能擺平事情引起的風波,狀告的平民全部被關進監獄,最後消失無蹤。
在個人獲得數不儘榮光的背後,昔日隻能隱藏在城市陰影中的肮臟,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光明照耀之處,然後血腥的屠殺著美好的群體。
骨頭硬的被徹底清除,隻剩下聞風便降的軟骨頭,於是光明一麵也被墨色浸染,成了漆黑不見五指的黑暗森林。
每一次看到這個結局,羅寧在咧嘴露出姨媽笑的同時,心裡也會有一絲絲的落寞。
他認可個人英雄主義下創造的偉大成就,但也遺憾這個成就未能成為風向標,改變周圍的人、甚至改變世界。
羅寧那時候心裡便在想,如果自己有這樣的機會,自己是否能夠保持初心走到最後?
自古以來變法就很艱難,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血與火,死的人甚至會比眼下這場戰爭還要多,但如果放任頑疾野蠻生長,最終就算是泰坦巨人也會倒下。
羅寧不知道自己能夠帶來改變,但他願意嘗試著去做。
說改變其實有些太狂妄了,但是羅寧想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
讓卑劣者躺到棺材裡、讓高尚者能夠活著聆聽民眾的歡呼、讓小孩子不用再以偷盜為生、讓奴隸販子永遠消失在曆史長河中、讓高高在上的陰謀家再也不敢為了私利發起戰爭、讓年輕的戰士不用在成為毫無價值的填線寶寶、讓鄉下老夫婦不用整日以淚洗臉......
眼下就是羅寧的一次嘗試。
西境援軍當中,很多高層都覺得以羅寧的身份,不應該做出眼下這一幕,這並不是在歌頌戰士們的偉大,而是在踐踏權貴們的高貴。
羅寧確實對這個世界懷著極大的傲慢,但那僅僅隻是針對落後野蠻的文明,並沒有涉及到個人。
這些未能堅持到最後的士兵,他們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能夠活下去,自願奔赴戰場。
他們都是誰的兒子、誰的丈夫、誰的父親、誰的哥哥、誰的弟弟。
羅寧想要讓底層士兵擺脫命賤丘八的悲慘命運。
讓他們獲得公正的待遇羅寧目前還做不到,但是至少身後名,應該給他們爭取到。
不然以後人們提起這場戰爭,隻會記得是某某大公、某某法師力挽狂瀾,但卻忘記了那些用生命扞衛尊嚴的底層士兵。
以前的戰爭,不管是誰贏,終究是民族主義官僚和資產階級的勝利。
留給兩國無產階級群眾的隻有破敗的廢墟和失去的家人。
失去的家人永遠不會複生,失去的肢體也不會長回來,戰爭的所帶來的“幻痛”將伴隨那些受戰爭摧殘的人一生。
望著身後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的銀色鋼鐵巨獸,羅寧覺得這種戰爭模式,應該改變了。
羅寧沒有聽從卡特琳娜等人的建議,而是選擇和其他士兵一樣,單膝跪著聽完了整首勇氣讚歌。
奠定戰爭勝利的人單膝跪著,心思各異的軍官們卻站著,這一幕多少顯得有些詭異,士兵們看向雙方的視線也不自覺的出現了分化,這讓軍官頗有種架在火上烤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