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國內的三山五嶽,讓道教和佛教的各大派係,到東華國來建設寺廟!”
說乾就乾,南美各處也有很多風景名勝的山川景勝。
是建設廟宇的好地方。
想到這裡;
馮瑞科又補充一句:“讓各地,每個縣城建設一個文廟和武廟!”
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
雖然儒家,被後代人給讀歪了,不值得推崇學習;
但是孔子,已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基,是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感之一,理應重視。
有了這些,一方麵使華人不至於去信仰狗屁天主教。
也可以想辦法影響原來天主教的那批人,若不能,至少讓新生一代人受影響。
“殿下放心,此事相信各地會很樂意辦理。”
黃坤生欣然領命。
這些年,各地緊張建設各種建築,文廟和武廟,也是當地官員的主要政績。
畢竟;
東華國現在的官員,都是讀聖賢書的,特彆是有功名的人,正是在乎。
正是礙於資金等,沒有大麵積普及,或者規模都不大。
“嗯,接下來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需要民政局去辦人口普查!”
“現在已經滿十年,各地行政劃分、土地分界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現在係統性的重新厘定一次,同時將所有人口重新編戶,戶口上增加廣義和狹義兩個民族分類。”
雖然;
馮瑞科從一開始,就想讓製度足夠完美,避免後續治理樹大根深不好修改。
但是,人力有窮,很多東西不是他能考慮全麵的。
隻能定期修正,以適應時代。
“殿下是想確定現在國家總人口數,以及民族成份比例?”
黃坤生的民政局,雖然有統計新移民的到達數量。
但這些年出生人口,以及原來土地上的人口,都統計不精確。
特彆是藏在山裡的殷人。
“是的,這種人口普查和縣域劃分與分割,以後每10年進行一次,你們形成慣例。”
雖然人口普查,需要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這不得不進行。
“臣領旨!”
黃坤生知道,接下來這一年,他有的忙了。
“殿下,臣等這兩年,一直在商議一件事情,請您定奪!”
“哦?”馮瑞科有些疑惑,什麼事情需要商議這麼久。
“說說看?”
黃坤生看了看周圍其他幾個民政部官員,相互點點頭後,說道:
“殿下,經過我們各處調研,以及試點,我們認為東華國所有人,取名都改為漢名最為妥當。”
這件事;
他們也是思考需求,一方麵要考慮那些白人和殷人的意見。
也要考慮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畢竟很多白人也在政府中,擔任高官。
“今日,聽殿下的分析,我分為改漢名,也是同化的一步。”
“好!很好!”馮瑞科在桌子上拍了拍,讚賞的看了他們一眼。
“你們能思考這方麵,可見你們用心,這可不是普通的一步,可以說是同化的關鍵。”
聽到馮瑞科的誇獎,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畢竟;
逼迫彆人改名,那可是得罪人的事情,現在既然國王都同意了,誰還敢反對。
“我們也是看到,很多白人都改漢名,由此想到此政策。”
馮瑞科點點頭,中國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都是用漢名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