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暗流湧動,仿若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鹽政風波的餘波尚未完全平息,世家的陰謀又在暗中掀起洶湧暗潮。
一時間,各地亂象叢生,不同程度的動亂如野火般蔓延開來。此次朝堂集會,世家各家族僅家主現身,其餘人等皆不見蹤影,這般異常之舉,更添幾分神秘與詭異。
世家在幕後悄然發力,使得全境陷入動蕩紛擾的泥沼。山林草澤之間,各類土匪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他們橫行無忌,肆意劫掠百姓與商賈,所到之處,一片狼藉,百姓苦不堪言,商賈們也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各地錢莊如星火燎原般紛紛開張,這些錢莊背後,不乏世家的身影。他們憑借權謀,以各種不正當手段大肆收購百姓手中的銅錢,妄圖操控經濟命脈,將整個國家的經濟玩弄於股掌之間。
朝廷麵對這錯綜複雜的亂象,一時間竟顯得手足無措。為剿滅匪患,朝廷多次調遣軍隊,一批又一批的將士懷著滿腔熱血奔赴前線。
然而,現實卻殘酷得令人心寒,剿匪戰果寥寥,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皇帝見此情形,龍顏大怒,嚴令各級官員務必加大剿匪力度。
但地方呈遞上來的奏折卻如出一轍,皆稱匪徒狡黠異常,擅長隱匿行蹤,多以三四人結夥作案。一旦得手,便迅速遁入山林,猶如泥牛入海,蹤跡難覓。稍有見識之人,便能一眼看穿,這背後定然有人暗中指使,精心操縱著局勢的發展。
如此眾多內容雷同的奏折,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何人所為。更為嚴峻的是,上京趕考的寒門學子也深受其害。
這些學子本是朝廷未來的棟梁之才,肩負著振興國家、改變命運的期望。然而,在奔赴長安的途中,他們慘遭馬匪劫掠,許多學子多年苦讀的心血付諸東流,朝廷也因此在無形之中損失了眾多優秀人才。
皇帝無奈之下,隻得詔令當地官員,務必派遣人手護送學子至下一個鄉鎮,以確保他們的安全。
然而,學子們來自四麵八方,奔赴長安趕考的行程分散而漫長。若要集中護送,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人力物力,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幾乎難以實現。
部分家族家境殷實,家中尚有青壯年可護送子弟前往長安。但像於耀宸、廖羽鴻、周啟文等家境貧寒的學子,家中窮困潦倒,根本無力提供護送之人,他們隻能孤身一人,踏上這充滿艱險的趕考之路。
若有周發這般習得武藝之人,尚可憑借自身高強的本領抵禦劫匪,在艱難的路途上不懼凶險,一路前行。像於耀宸和廖羽鴻這一類手無縛雞之力的純書生,麵對劫匪時卻是毫無反抗之力,他們能否安然抵達長安,實在是令人憂心忡忡
商賈皆為逐利之輩,然在此時,卻也不乏深明大義者。他們深知寒門學子之不易,一般都會無條件地伸出援手,略施小惠,不過是提供些許吃食,便能贏得學子的好感與感激。
譬如英雄觀的商隊,總會在隊伍末尾預留一兩輛空置馬車,其一可預防旅途中的突發狀況,其二則是為了幫助那些前往長安的考生。
學子們一路長途跋涉,曆經千辛萬苦,不僅要忍受旅途勞頓,還時常遭遇水土不服、疾病纏身等困境,這些情況極為危險,若不能及時尋醫問藥,往往性命堪憂。
在唐朝那個時代,考生們為求安全,趕考時大多會選擇官道,或者結伴而行,避免遇到匪或是老虎猛獸。
時逢節慶之日,長安城內的朱雀大街熱鬨非凡,人潮如織,摩肩接踵。街頭的戲台上,戲曲之聲悠揚婉轉,嫋嫋傳來,仿佛一條無形的絲帶,將人們的注意力緊緊吸引。
隻見那戲子身姿婀娜,宛如風中搖曳的花朵,輕盈而柔美。她輕捏花指,動作優雅,唱腔韻味十足,清脆的嗓音穿透人群,如同黃鶯出穀,傳遍整個音樂場。先是一曲女聲輕柔悲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唱道
“啊~啊~離人盼。”
“寒窯孤影對月殘,霜風透壁心怎安,憶君彆時楊柳岸,黃沙漫處馬蹄單,十八年,歲月慢,盼斷肝腸淚未乾,春去秋來花零亂,不見良人把家還。”
其聲如泣如訴,仿佛一位女子在寒窯中苦苦等待丈夫歸來,那無儘的哀怨與思念,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令人動容。
緊接著,一位男子身披披風,猶如戰神下凡,手持長槍,英姿颯爽地走上戲台。他的動作豪邁灑脫,恰似得勝歸來的將軍,威風凜凜。他引吭高歌,唱出相思之苦:
“邊關烽火歲月艱,金戈鐵馬戰鼓喧,夢裡常回舊庭院,你的笑靨繞心間,盼凱旋,解甲鞍,歸心似箭路途遠,今日終得把鄉返,未知娘子可平安。”
歌聲雄渾有力,飽含著對妻子的思念與牽掛,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將那份深情厚誼傳遞給每一位聽眾。
女子聽聞,不禁掩麵而泣,悲從中來。她在戲台上對天對地虔誠叩拜,祈求上蒼能讓自己的丈夫早日歸來。她的生活實在是太苦了,沒錢吃飯,隻能啃食樹皮野菜草根,那份艱難與困苦,令人心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日村頭望眼穿,荒草叢生路漫漫,為君守節誓不轉,苦度春秋心也甘,柴米艱,衣衫襤,弱肩撐起一片天,盼君歸來再相伴,好月圓來共團圓。”
其情真意切,生動地展現了一位女子在困苦生活中的堅守與期盼,如同一幅細膩的畫卷,展現在眾人眼前。隨後,男子情緒激昂,痛訴世家大族的種種惡行
“惡毒世家虐災民,餓殍千裡血淚流。易子而餐人道滅,荒村白骨臥荒丘。千裡骨,觀音土,強奪田產家難主,苦逼兒郎作馬牛。賑款亦吞民命絕,天良喪儘恨難休。”
字字句句,如同一把把利刃,直刺世家的醜惡行徑,揭露了他們在國難當頭之際,不僅不思為國分憂,反而大發國難財,兼並田產,逼迫百姓淪為農奴,甚至克扣賑災糧款,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人間慘象,令人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