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居然需要在這裡博婦人一笑,這時的唐朝真是可笑。”
而李世民也發現了安史之亂絕不是李隆基一人的原因,從這宴會就能看出整個朝堂的安逸享樂的風氣。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詩寫的再好又如何,他大唐更需要的還是能夠上場殺敵的猛將。
相比於高適這邊屢屢碰壁,此時遠在揚州的好友李白卻已經聲名遠揚,就連唱曲的歌女都在吟唱他的詩篇。
這時的高適才明白,無名之輩不該來長安。
隨後高適便去揚州找李白赴那一年之約,誰知道他找到李白之後,李白雖然十分高興卻是早已忘記了一那年之約。
“呃,高兄,你可彆聽那天幕胡說啊,這些都是編的當不得真。”
“若你我真有一年之約,我自是會記得的。”
看到天幕上李白的反應,李白直接就慌了趕忙向高適解釋。
高適卻是並不在意:“無妨,高某自是相信李兄的為人。”
而看著天幕上自己屢屢碰壁的樣子,高適也是想起了自己昔年的經曆。
可自己都這般年紀了,未來真的能成為節度使嗎?
而李白也不愧是李白,並未糾結於這種問題,很快便拉著高適去“救”一位舞女。
而看那舞女跳舞之時李白更是將身上錢財儘數賞賜,讓高適感到不喜。
之後看完裴將軍舞劍,李白與裴十二又打算去歌坊玩耍,此刻高適徹底生氣了。
認為以李白之才當建功立業、報效國家,而不是在夜夜笙歌之中白白消耗他的才華。
但此言論卻遭到裴十二的反駁,他主動找高適比武,但結果卻讓人意外。
裴十二以劍破槍,竟是勝了高適的高家槍,而最讓人意外的則是裴十二竟是一個女子。
(裴十二文不輸李白,武不輸高適。)
(武功比高適高吧,那可是用劍勝了長槍。)
(有什麼用呢,在封建時代作為一個女子就不要想建功立業。)
(唐朝開國不是有平陽昭公主嗎?)
(所以她被記錄了下來,除此之外呢?又有幾個女子能夠一展才華?)
(盛世之下,卻報國無門。)
聽著裴十二那淒涼的話語,不少女子也是心有感觸,以她們之才有比男子弱上幾分?
隻可惜她們是個女子。
而始皇帝也是心有感觸,他感慨的是這天下究竟還有多少大才?
一個小小的沛縣就出了那般多的人才,這天下呢?
看來他需要早點把屬於大秦的科舉推出,這樣才可以為朝廷吸收到更多的人才。
經此一事高適也明白了自己的路,於是他選擇拜彆李白回到商丘梁園潛心學習。
而同時吐蕃大軍也全軍而出,直奔瀘水關而來。
但年老的高適得知此事卻並不著急,依舊和監軍談論著往事。
喜歡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請大家收藏: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