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機緣的確難說,大唐盛世之時高適蹉跎半生卻也隻是個從八品的小小官員。
但安史之亂爆發僅僅不到一年,高適便成為了三鎮節度使。
並奉命統帥大家平定永王之亂。
“若是如此,我願永不當這三鎮節度使。”
聽到自己能夠當上節度使竟是靠安史之亂換來,靠盛世大唐的夭折換來。
高適當即就表示不願意當此職位。
而杜甫則是拍了拍高適的肩膀,笑著打趣道:“高兄,安祿山已死,你就想當這三鎮節度使都當不了咯。”
“那便最好!”
【永王正月東出詩,天子遙分龍虎騎。】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燕鶩池。】
天幕繼續播放,高適聽到永王來攻自己還在感歎其誌大才疏,結果下一秒手下人就說好友李白投了永王
還給永王寫了是十一首詩時,整個人都無語了。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永王戰敗,李白被抓。
(李白直到自己被抓的那一刻都是懵逼的。)
(政治敏感度太低了。)
(李白:我太想進步了。)
(成王敗寇而已,要是永王成了那李白就立了大功。)
(永王,就憑他?那還不如投靠史思明。)
李白被抓之後,他的夫人宗氏前來找高適求情,希望他看在昔日的情誼上救李白一命。
而李白也被關押在他們的隔壁。
而船隻停靠的地方也正是昔日的黃雀樓。
在隔壁,高適的書童質問李白:“李白,你本已皈依道門為何造反?”
而李白則失魂落魄的回道:“我修道總無進展,山海之間究竟何處是仙人?我與夫人隱居廬山,永王派人幾顧茅廬。我一生隻求一個機會一展身手,雖然壯士暮年,但怎能推脫?”
“你不知道永王是造反嗎?”
“造反?永王不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嗎?”
看到這裡不少古人都是手扶額頭,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李世民坐在花園的亭子之中,一整個無語:“就這種性格實在是不適合入朝為官啊,當個逍遙自在的詩仙就行了。”
“是啊,果然上天讓你得到的同時也會失去一部分,這李白才華無雙,政治之上卻實太遲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