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瘠的土地應該怎麼種,項溪也早就幫村民們規劃好了。
土壤較多的坡地、砂石地可以種小麥和油菜,地是薄了點,但隻要多加肥料,第一年的產量也不會少。
項溪站在一片開出來的地上,抓了一把小麥子,沿著一條直線均勻撒下,然後再將拌了肥料的泥土蓋上一層,最後再將一些稻草厚厚地蓋在上麵。
“這樣就好了。”
村民們被她這種“懶人式”種地法給驚呆了。
大家以前種小麥,那都是要仔細地刨出小溝,在溝裡下了種後放肥料,最後再蓋上泥土。
結果這項夫人倒是簡單,連溝都不刨,這樣小麥長出來後,豈不是被風一刮就倒了?
“項夫人,這樣能長得好嗎?”吳村長問,“根會不會太淺了?”
“就是要淺一些。”
根淺了就在表層的土壤裡,才能發育壯大,並且吸收到表麵土層的營養。把麥子種得太深,下麵都是硬結的泥土、砂石,根係怎麼發育?
“至於風麼,隻要麥稈長得足夠粗壯,就不會倒。”
“那……為啥還要蓋上稻草?”
“麥苗也怕冷,得給它們蓋上被子啊。”項溪笑著道,“而且稻草腐爛後也會變作肥料,還能防止水土流失。不過要注意,得用好的稻草,有病蟲的堅決不能用。”
吳村長點點頭,這些聽起來確實有點道理。
“那為何還要按照東西方向種?”
說起這個就有點高端了,因為這樣有利於陽光通透,讓麥苗能夠進行更多的光合作用。不過這種高端的知識項溪就不解釋了,隻讓村民們嚴格按照這個要求來就行。
反正契書上都簽好的,不按照她說的種就不兜底,所以村民們也沒有再問,紛紛開始下小麥種子。
種油菜就要麻煩一些。
這個世界的人們種油菜,還是像種小麥一樣,直接把種子撒地裡,等長到十幾公分高的時候再把多餘的拔掉,隻留下長得好的。
但這種種植方法產量低,所以項溪讓大家先育種,然後再移栽。
現代農業早就已經證明了,經過移栽的莊稼產量會有巨大的提升,原理麼項溪不知道,但也不用知道,照著經驗做就行了。
經過兩天的忙碌,村民們把坡地、沙地上能種的都種了,最後還剩河灘地。
河灘地是真的沒法種,一鋤頭下去至少挖到十幾塊小石頭,沙子還多。
“這些河灘地,就不種糧食了。”
村民們又不理解了。
雖然是河灘地,但每一季還是要繳納100斤糧食,現在不種糧食,豈不是要從其他地裡扣除?
“項夫人,”吳村長道,“不種糧食的話,那天賦怎麼辦?”
“不種糧食,可以種經濟作物。”項溪說著拿出一大包種子,道,“這裡麵有青菜、白菜、蘿卜、苜蓿和野麥子,各家各戶都各自種一些。特彆是苜蓿和野麥子,多種點。”
“種這些乾什麼,又不能吃!”
“人不能吃,豬能吃啊。”項溪道,“種這些就是讓你們養豬。我大概算了算,一個人有將近一畝河灘地可以種苜蓿和野麥子,一畝地養一頭豬完全不是問題,十口人家就能養十頭豬,養肥了最少能賣十兩銀子,這不比種小麥和油菜劃算?豬還能產農家肥,開春就能施到田地裡,也能用來種稻穀,明年的糧食產量更高。”
村民們麵麵相覷,有人就開始算賬了。
一戶就算十頭豬,筍山村就是七百多頭啊!
要是這個推廣到整個寧江縣,那就是一萬好幾千頭!
“這麼多豬賣給誰啊!”
“是啊,誰家有錢天天吃肉?”
“咱們一個集才能賣三頭呢!”
……
“你們放心了養,不僅是豬,雞鴨鵝兔,隻要有條件的都多養點。”項溪道,“彆人不買,可以全部賣給我!有多少我要多少!”
一聽她這話,大家又立即有了信心。
隻要不愁銷路,那就可著勁兒多養點唄,反正冬天裡也沒啥事。苜蓿沒長出來之前,大家還能去山裡割草呢。
種地的事基本上就搞定了。
接下來項溪便帶著劉二傻去到每一個村,因地製宜地幫他們解決水源問題,雖然每個村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最後也都順利解決。
再回到筍山村時,種下的麥苗都已經發芽了,一根一根從蓋著的稻草上冒出了好幾公分,密密麻麻的看著一片青綠,很是喜人。
“項夫人,我是真的服氣啊!”吳村長感歎道,“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沒見過長勢這麼好的麥苗。”
“這還隻是開始,以後要好生照看,注意防蟲害。”項溪道,“油菜苗都長出來了嗎?”
“出了出了。”
吳村長帶著項溪來到育油菜苗的地旁,也是鬱鬱蔥蔥的一大片,長勢喜人。
項溪讓村民們把十多公分高的油菜苗拔出來,一批一批地運到地裡,用一個小鍬撬開一些土,把菜苗的根放進去,再蓋上一大把混合了肥料、草木灰的泥土,最後再澆上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