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突如其來的想法,讓高芸的心緒一下子變得特彆激動,因為這件事要是真讓她給辦成了,簡直不敢想象能給他們這座城市的未來帶來多麼大的好處。
原本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
絕對有發展成一個巨無霸的潛力。
她現在這些操作,包括搞大型食品廠,搞各種養殖場之類的,哪怕再怎麼發展,撐死了,幾十年後最多也就發展成一個超大型食品廠,順帶著把自己的家鄉,變成一個不錯的大型農業城市。
但大型農業城市跟大型工業城市。
甚至於金融城市之類。
肯定還是沒辦法比的。
可如果能在未來十幾年裡,保住大量的非文科類教授,並且把這些教授全部都留在本地,再把大量的優秀知青們也都儘量留在本地,同時從未來世界弄來更多的技術,乃至於知識創辦大學。
到時候她完全可以隻憑真本事,憑硬本事,把自己老家變成超一流城市。
而不像其他那些超一流城市,要麼是靠政策,要麼靠地理位置,要麼就是靠政治成份,得以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激動了快有十分鐘之後,高芸才好不容易緩和自己的心情,然後便跟她母親楊琴開始商量一些細節,並各自安排了點任務,就掛斷電話,忙碌了起來。
區彆在於她母親是真忙去了,高芸則是先列計劃,列好計劃便趕忙睡覺。
生活習慣一旦養成,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在不喝咖啡濃茶的情況下,正常都會犯困,所以高芸列好大體計劃,就趕忙簡單洗漱了下,會六八年睡覺了。
然後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就趕忙找已經退休了的唐明月商量這件事。
她兒子,也就是張懷陽吧,能做到如今這位置,勝在他有個有能力有魄力的母親,而不是他本身有啥能力,相比較於找他商量,高芸更願意找唐明月。
唐明月那邊更拎得清,對很多事看的也更透徹,並且更能給出好的建議。
當然了,肯定不可能實話實說。
見麵寒暄兩句後,高芸便開門見山的表示自己對未來風向的一些看法,淺談了一下各方麵的變化和對未來的擔憂等等,然後這才說起自己想說的正事:
“唐姨,不管彆人怎麼看,但我們自己都很清楚,發展離不開科技知識。
離不開有文化,有能耐的人。
不提我們的那個食品廠,目前有不少好東西都是我一些有文化,有能耐的朋友幫忙搞定的技術攻關,各大養殖場的科學化養殖之類,也有他們的幫助。
包括農作物育肥選種,提高產量。
同樣少不了這些。
我琢磨吧,咱們現在做的這些想要再繼續往其他省擴張,沒什麼指望了
很困難。
所以隻能在現有的技術上深耕。
但是沒人才啊,前兩年我就在琢磨這事了,可因為缺乏人才,實在沒辦法搞,總不能真指望初中畢業的那些個知青幫上什麼忙吧,最起碼也得是高中畢業,然後還得懂點專業知識啥的是吧。
可有教授不用,那是暴殄天物。”
怕唐明月難以理解,高芸繼續道:
“我給您舉幾個例子吧,現在咱們隻能種點香菇平菇,新鮮香菇和平菇本地賣,賣不出去的就曬乾做成乾貨,或者做成香菇醬平菇醬之類的往外麵賣。
可如果未來我們能種猴頭菇,能種那個什麼鬆茸的話,那該有多了不得。
去年廣交會我跟您都去看過。
野生鬆茸乾要賣三百多一斤啊。
咱們要是能跟香菇一樣種,就算賣不到三百一斤,三十一斤總能賣得到。
以前香菇也沒法種,可後來不就有人研究出來了嗎?隻要有足夠的人才和足夠的時間去慢慢搞,肯定能成功啊。
這還隻是一方麵。
研究種出更好吃的水果,種類更豐富,生長速度更短的蔬菜,產量更高更耐旱,或者說更能抵禦重災的農作物。
甚至於吃更少的飼料,能長出更多肉的豬和雞,通通都是可以研究的啊!
但咱們缺人才,沒有人才。
所以您懂我的意思吧。”
“大概能夠理解,但這事不大好辦啊,你要是要個人才的話,我能幫你弄,可是大量就太困難了。而且不論知青還是那些教授,一般遵循的原則都是富裕的地方往貧窮的地方挪,人多的地方往人少,人力資源不夠的地方挪。
我們這原來確實算貧窮,但現在在你和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經跟貧窮完全不搭邊了。要不是我們這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直擴張,一直增加工作指標,基本沒有什麼閒散無業的年輕人。
指不定咱們縣城不少人家。
也得讓孩子下鄉去!
說起來他們都得感謝你,要不是你這個食品廠在最近五年增加了八千個工作指標,然後其他廠也都在你這個食品廠的帶動下有所發展,還多出了不少養殖場,最起碼增加了一萬個工作指標。
如果沒這一萬個工作指標,咱們縣就得少一萬多個工人,多一萬多個無業遊民,這一萬多個無業遊民,年輕人就算沒一半,最起碼也有個三千四千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麼多年輕人沒工作在縣城瞎晃。
下鄉肯定是必須的!
不過現在不用擔心,現在咱們還缺人呢,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的意思就是說你要想要優秀的知青,大量優秀的知青,我確實能想辦法溝通下。
畢竟知青下鄉本就是因為實在沒有太多的工作指標給他們,放任他們沒工作,瞎晃悠,對於治安方麵也是風險。
所以如果我們這邊說要知青的話。
肯定願意把知青們送過來。
但教授老師就不大好弄了。”
唐明月的回答可以說是既清楚,又隱晦,清楚地點明了本地情況,以及一些問題的根源,又隱晦表明了知青和下鄉的那些教授以及老師不是一個類型。
前者好辦,後者難度風險太大。
高芸沉吟許久後,猶豫說道:
“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我們本地人為創造一片比較困難的荒蕪區域,或者說艱苦大隊,用來接納一些教授老師。
而且我覺得教授和老師還好吧。
總比一些失勢的領導安全。”
“而且我說的大量,其實也不一定真的說要堪比於知青那樣的大量,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優中選優,精中選精,把我們急需的一些農業方麵的教授,又或者化學以及其他能教書方麵的教授,想方設法弄點過來,到時候可都是底蘊。
咱們不要僅僅局限於現在嘛。
可以展望一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