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想看,我們這先前連個高中都沒有,是不是,孩子想要念高中得去大城市,對我們而言的大城市,現在我們發展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收入比以前的一些大城市收入還高,可是咱們這還是連一個高中都沒有,中專大專也沒有。
大學那就更不用想了。
想念大學得到市裡麵去才有。
以前那些個教授老師,咱們能有辦法請過來嗎,請人家過來講課都困難。
根本沒機會接觸。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區彆,我想您應該也清楚,如果咱們能把那些個教授和老師接過來,甚至於讓他們就在咱們這定居,咱們這還用怕沒有高中嗎?
他們教學能力比不上高中老師嗎?
至於中專大專和大學,咱們沒有地皮嗎?咱們能沒能力建房子嗎?咱們都有啊,就算是書籍教材之類的,我也有人脈能想辦法弄來,缺的就是教書的。
您說是不是……
有教書的,那才能算學校嘛!
我的想法就是,您能不能想辦法把這些個話,這些個未來的暢想,跟咱們縣裡麵,甚至於跟升官了的那些聊聊。
特彆是跟本地出生的領導們聊聊。
咱不得為自己家鄉著想嗎?”
“您想想看,這事要是能夠順利搞定,再過個四五年,您重孫和重孫女出生,出門左轉是托兒所,右轉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貫教育,再往前走幾步,拐個彎便是大學,甚至於好幾個大學並排,想上哪個就上哪個,放學還能回家看看您,跟您吃個中飯或晚飯。
這日子多舒坦,多幸福。
要是把握不住這個機會,未來您重孫重孫女考上大學,那可能就得不遠千裡的去市裡麵,省裡麵,甚至於去外省上學了,到時一年都回來不了幾次啊。
然後要是工作還在外地。
可能每年也就過年能見一麵。
這些我跟您說說,您回頭也可以跟咱們本地的一些領導們說說嘛,實在不行問題大的,風險大的咱不要,弄些風險小,或者弄些受連累的過來也行啊。
這機會真的是千載難逢。”
為了達成目的,說動唐明月,高芸是真的費儘心機,拚命的努力畫大餅。
很多事操作起來,包括建大專大學之類肯定沒那麼容易,可這時候不能講困難,得展望未來,多說些好的情況。
但彆說,唐明月是真的很心動。
前兩年她孫子和孫女就陸續獲考上了大專和大學,去外地上學去了,現在是真的如高芸所說那樣,每年也就寒暑假能見見麵,其他日子根本就見不著。
說句不好聽的,她和她老頭子要是現在就剩口氣吊著沒死,打個電報過去讓他們趕回來,都不一定能趕上奔喪。
這還僅僅是上學,回頭要是留在外地工作,恐怕就真隻有過年能回來了。
還得一路順利。
如果遇到點事過年都不一定回來。
所以這麼一想的話,高芸描繪的那個小學初中高中就在家附近,大學出門走幾步就到的未來,真的是太幸福了。
完美人生大抵便是如此吧。
不過就算如此,她也不可能給高芸打什麼包票,隻表示自己會努力勸說。
但具體能不能成就不好說了。
之後一連半個月,高芸唐明月,包括後來被拉過來的張懷陽等人都相當的忙,忙著出差拜訪,請客吃飯,忙著畫大餅,展望未來。好在他們的忙碌並非一點用都沒有,也不是所有人都短視。
雖然無法大張旗鼓做這事,但是私底下做些調動調整,轉移之類,肯定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結果就是很多地方的知青以及教授和教師,在經過一番粗略甄選之後,其中高芸他們指定要求領域的人,便陸續下鄉送到了高芸他們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高芸他們,包括附近的一些公社大隊也都有努力配合,有的劃出部分土地充當,有的劃塊荒地趕忙興建一些看著低調,但實際充當研究機構的場所。
另外很多有大量自習室,乃至於地下學習班的圖書館,也開始陸續興建。
雖然有些人其實不大明白,不大理解,但他們知道高芸這些年做的任何事都對他們有好處,他們也嘗到了甜處。
所以自然沒人去瞎想或者搗亂,他們堅信,高芸這麼做肯定有她的道理。
這就是個人信譽名望帶來的好處。
大家願意無條件的相信。
與此同時,高芸母親,遠在未來世界的楊琴,也幫高芸仿製了一大批符合這個時代科技水準的一些資料書籍,以及偽造成古籍秘方的一些實際要更先進更科學的資料書籍,由高芸借由食品廠的運輸隊等渠道,設法全都搬運過來。
於是又一段時間後,新一批經過初選送過來的那些知青,愕然發現他們到達地方之後,首先需要麵臨的竟然根本就不是乾農活等問題,而是得先考試。
沒錯,高芸給他們安排了考試。
不是一場,也不是幾場,而是很多很多場考試,有測試他們本身數理化能力的,有測試他們在哪方麵有天賦的。
然後當然就是把符合高芸要求的那些知青們全都留下來,讓他們進圖書館學習,或者說兼職一個相對輕鬆點的大隊工作,將工作之餘的時間拿來學習。
教他們的當然是那些教授啥的。
至於不符合要求的,也是給他們兩個選擇,一是直接去附近大隊下鄉,二就是跟著學,並且做一些不怎麼需要天賦以及創造力,隻需要踏實肯乾,聽得懂專業術語,且能配合做研究的工作。
搞研究不是說全靠天才,天賦一般的,也能做基石,做些重複實驗勞作。
節省天才們的時間嘛!
特彆是在沒有超算的情況下,天賦一般的那些個研究人員作用就更大了。
聽起來有些殘忍,但這就是現實。
除非運氣特彆好。
沒錯,搞研究有時候天賦重要,但有時候運氣也很重要,指不定就有運氣特彆好的瞎貓撞上死耗子,碰巧弄對了配比,或者實驗出錯都能搞出個成果。
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哪怕天賦一般,隻要願意乾,高芸都給他們機會。
結果就是到六八年年底,高芸他們成功接納了兩萬名知青,要不是期間高芸又趕忙借十幾個教授的手,搞了幾樣能出口賺外彙的小發明,成功賺了一筆錢,年底的收益和稅收怕是得很難看。
畢竟這麼多知青都是要吃飯的,搞研究之類也要花錢,高芸總不能都從未來世界采購,她未來世界沒那麼多錢。
所以總體來講壓力還挺大的,不過壓力再大也得頂著,畢竟這才多少錢。
高端研究設備還一樣沒買呢。
隻買了些普通的基礎研究設備。
喜歡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請大家收藏:(c)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