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幽州。
遼東郡,大梁水畔。
襄平城內,遼東侯府大堂。
公孫度端坐於主位,麵上儘顯掙紮與猶豫之色,柳毅陽議等文武左右兩分,場內氛圍尤顯凝重。
“哎~”
公孫度重重的歎了口氣,神色顯得有些頹廢,朝柳毅吩咐道:“柳毅,速命人前往徒河城,遼東據不接納公孫瓚,讓其另投他人吧!”
在公孫度看來。
袁紹敗得太快,就像龍卷風,直接給他淦懵逼了。
他在遼東之所以能如此安穩。
除卻百裡遼澤的天然屏障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原諸侯互相牽製,袁紹也無暇顧及到他。
如今魏國覆滅。
太平府無人牽製,而公孫瓚與太平府又有大仇,張靖隨時可以過來攻打他。
他遼東的實力,尚不及魏國的袁紹,眼下要是對上太平府,根本就毫無勝算。
且以當下的時節而言。
太平府今年就能攻打他的襄平。
此時的公孫度與昔日的臧霸一般,心中尚存一絲僥幸,希望能表麵歸附太平府,繼續在遼東做他的土皇帝。
“主公!”
柳毅神色凝重道:“吾等如今將公孫瓚拒於門外,來日太平府欲收服遼東,屆時吾等又該如何?”
公孫瓚聲名在外。
麾下可戰之兵萬餘,在他日太平府攻打遼東之際,於遼東而言,那也是不容小覷的助力。
“主公!”
陽議接話道:“柳毅所言不無道理,太平府張玉衡野心勃勃,我遼東侯府絕難以獨善其身。”
“公孫瓚與太平府有不共戴天之仇。”
“今公孫瓚欲歸附遼東侯府,若暫且將其納入麾下,對吾府而言或許利大於弊,吾府或可借公孫瓚與太平府交涉,若能使太平府退兵,自是皆大歡喜,反之大不了同太平府做過一場。”
“孩兒附議!”
公孫康聞言目光一亮,對陽議的話表示讚同,認為將公孫瓚拒之門外,對遼東侯府而言並非一件好事,將其納入麾下還能和太平府談談條件。
“卻是不妥!”
公孫度蹙眉搖頭道:“倘若將公孫瓚納入麾下,豈不是要以其項上人頭令太平府退兵,如此豈非是險我於不義,況且即便太平府今年退兵,來年又當如何?”
“主公!”
柳毅正色道:“魏國之敗亡,在於其民心離叛,在於太平府煽動民心,我遼東非是魏國,主公亦非袁紹,隻要吾等能嚴加防備,隻要奪得喘息之機,憑借百裡遼澤之屏障,吾等與太平府並非沒有一戰之力。”
“吾等附議!”
陽議公孫康等人紛紛起身,朝公孫瓚恭敬抱拳行禮。
“哈哈!”
公孫度見狀,麵上的神色由陰轉晴,朗笑道:“諸位不愧是吾府的肱骨之臣,卻是我一葉障目,僅念及太平府之兵勢,竟忘卻魏國敗亡之緣由,若非諸位提醒及時,吾幾近鑄成大錯!”
“誠如柳毅所言!”
“魏國之敗,乃敗於民心向背,敗於太平府的蓄謀已久,我公孫度非是袁紹,襄平亦非廮陶,即便太平府帶甲數十萬,其倘若興兵伐我遼東,我遼東侯府亦非毫無還手之力,吾公孫度必使其铩羽而歸!”
“至於以公孫瓚與太平府交涉之事,諸位日後切勿再提。”
“我公孫度。”
“絕對不會背信棄義!”
聽完柳毅等人的話,公孫度也反應過來,太平府實力強大沒錯,但魏國之敗亡卻是極為冤枉。
他遼東侯府的兵力尚不足六萬,與魏國相比自是相差甚遠,但他們同樣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
太平府遠道而來。
他們以逸待勞,未嘗就怕了太平府,再加上有著公孫瓚相助,他公孫度也並非是沒有勝算。
“主公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