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這座雄偉壯麗的都城,承載著千年的曆史與榮耀,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鴻臚寺卿李勉,肩負著聖上的殷切期望,立誌推動不同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期鑄就更為璀璨絢爛的大唐文化。
然而,這一使命宛如攀登陡峭的山峰,充滿了無儘的艱難險阻。
諸多番邦使者懷揣著各自的心思,彙聚於這繁華之地。
吐蕃使者噶爾東讚,那眼中閃爍著的狡黠與自負,仿佛是黑夜中的狼眸。對吐蕃文化的極度自傲讓他堅決抗拒任何可能的同化。
西域諸國的使者們,在華麗的袍服下,藏著對自身文化可能消亡的深深恐懼。
李勉夜不能寐,苦思破局之策。
終於,他決定在鴻臚寺擺下一場奢華的盛宴,試圖打破這僵局。
那一夜,鴻臚寺燈火輝煌,宛如白晝。
美酒佳肴香氣四溢,令人垂涎。
酒過三巡,李勉緩緩起身,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使者,大唐向來以海納百川之胸懷納天下。今聖上欲促文化交融,共鑄輝煌,此乃千秋大業,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噶爾東讚猛地站起,目光如電,聲如驚雷:“李大人,吐蕃之俗,勇力為尊,天地為敬,與大唐格格不入。強行融合,必引禍端,吾吐蕃百姓絕不從!”
這一聲怒吼,震得酒杯顫抖,眾人臉色驟變。
李勉卻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回應:“噶爾使者莫急,融合並非生搬硬套,而是取長補短。吐蕃之勇,可為大唐添剛勁之風;大唐之禮,能化吐蕃之粗蠻。此乃雙贏之道,何樂不為?”
西域於闐國使者此時也坐不住了,滿臉焦慮:“大人,於闐雖小,文化傳承卻不敢忘。若融於大唐,恐從此消失,萬望大人三思!”
李勉神色從容,耐心勸道:“使者莫憂,於闐之美,如美玉、歌舞、佛文化,天下皆知。融合之後,於闐之名必隨大唐聲威遠揚。藝匠相互切磋,所出必為驚世之作,流傳千古!”
眾人聽聞,雖有心動,但仍有不少使者眉頭緊鎖。
幾日後,一場精心籌備的文化展示會在鴻臚寺拉開帷幕。
現場人山人海,熱鬨非凡。
一側的舞台上,大唐的樂師與西域的樂師攜手並肩,共同演奏。
大唐的絲竹之聲幽咽婉轉,如泣如訴,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西域的胡琴琵琶激昂豪邁,氣勢磅礴,恰似金戈鐵馬奔騰而來。
兩者交織,時而激昂,時而舒緩,令眾人如癡如醉,卻不知暗中已有風波在醞釀。
另一處,大唐的畫師與吐蕃的畫師一同揮毫潑墨。
大唐的山水畫作意境深遠,如詩如畫,讓人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
吐蕃的犛牛畫作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仿佛能從畫中躍然而出。
不多時,一幅融合了唐韻與蕃情的驚世之作便呈現在眾人眼前。
觀者無不驚歎,嘖嘖稱奇,眼中滿是對這藝術奇跡的讚美與敬畏。
然而,就在眾人驚歎之時,角落裡卻有幾雙眼睛閃爍著不滿與嫉妒。
場地中央,大唐的舞者與各國的舞者翩翩起舞。
大唐的霓裳羽衣輕盈若仙,身姿婀娜,如春風拂柳;
西域的胡旋舞快速如旋風,熱情奔放,似烈火燃燒;
高句麗的長鼓舞剛勁有力,節奏明快,像戰鼓雷鳴。
眾舞者配合默契,天衣無縫,儘顯各國舞藝之美,如百花爭豔,各展芬芳。
就在這熱鬨非凡的時刻,林羽與蘇瑤結伴而來。
林羽本是江湖中一位豪情萬丈的豪傑,因機緣巧合踏入了朝堂之事;蘇瑤,聰慧過人的才女,對各國文化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二人聽聞鴻臚寺有此盛事,特意前來一觀,想要領略這多元文化交融的奇妙景象。
林羽目光敏銳如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他壓低聲音:“蘇瑤,今日這盛會雖看似熱鬨非凡,然而恐怕暗中有暗流湧動,不可不防。”
蘇瑤微微點頭,美目流轉,心中亦有同感,隻覺這氣氛看似和諧,實則微妙非常。
原來,日本遣唐使內部對於學習大唐文化產生了極大的爭議。
保守派的貴族堅決抵製,認為此舉會喪失日本的獨特性;而革新派則全力推崇,認為這是日本發展的必由之路。
保守派與革新派劍拔弩張,遣唐使們為此事焦頭爛額,恰逢此次展示會,便欲前來尋求良策。
林羽與蘇瑤偶然間遇到了遣唐使,林羽直言不諱:“文化交融,如在懸崖邊行走,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日本有自身之美,如和歌、茶道,當取大唐之長,結合國情,方能兩全。”
遣唐使們聽後,若有所思,眼中燃起希望之光,對林羽的見解深表欽佩。
然而,就在眾人沉浸在文化交流的喜悅中時,一場風暴悄然降臨。
長安城中,部分大唐的子民對番邦文化融合之事極為不滿,認為番邦文化粗俗簡陋,與大唐文化融合乃是大唐之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