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瀟那聲“領命”在七浦口上空回蕩,如同驚雷般炸響在每個人的心頭。
戰場瞬間陷入一片死寂,隻剩下江水拍打岸邊的嗚咽聲,以及偶爾傳來的傷員微弱呻吟。
第五魂與王澍兩位掌門,此刻正凝視著門下倒下的優秀弟子,蒼老的臉上布滿了難以掩飾的悲痛。
境英門的象洪,這位平日裡鐵塔般的漢子,此刻正捂著空蕩蕩的右肩,黑紫色的血液浸透了他的衣袍。
他的眼神依舊銳利,卻難掩那份深入骨髓的劇痛與失落——那條伴隨他數十年的手臂,終究還是沒能保住。
而象魁則更慘,他渾身是傷地躺在地上,早已陷入昏迷,氣息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誰也不知道他能否挺過這一關。
澍葵派的冉北,同樣是臉色慘白如紙。
他為了在戰場上突破倭寇的防線,也動用了“血灌瞳仁”這門禁術。
好在他體內有劍意護體,硬生生扛住了大半反噬,雖未傷及性命,卻也元氣大傷,未來三個月內,連一絲真氣都無法動用。
他拄著斷裂的長劍,看著地上同門的屍體,眼中滿是血絲,嘴唇哆嗦著,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安莫道似乎極不喜歡這種沉重悲戚的場麵,他古怪地叫了幾聲,像是夜梟的啼鳴,
隨後身形化作一道紫芒,“嗖”地一下便朝著遠處的山林飛去,眨眼間便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連一句道彆都沒有留下。
莫瀟緩緩放下手中的秋鴻劍,目光掃過地上那一排排冰冷的屍體——那些曾經鮮活的麵孔,如今都已失去了生機。
他們有的是白發蒼蒼的老者,有的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有的是夫妻並肩,有的是師徒同袍……可現在,他們都靜靜地躺在那裡,再也無法拿起手中的劍。
一股難以言喻的悲痛湧上心頭,莫瀟猛地單膝跪地,膝蓋重重砸在布滿碎石和血汙的地麵上,發出“咚”的一聲悶響。
他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著在場的所有人,聲音沙啞卻異常堅定:
“各位前輩,同道,將士們!這些英雄為了守護家國,為了剿滅倭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他們的犧牲,不能就這樣被遺忘!”
“我莫瀟,願以個人名義發出消息,昭告整個江湖——自三日後起,江湖實行三天縞素!”
“此三日之內,非生死仇敵,不許私鬥殺人;非自衛反擊,不許主動動手;非存大義,不許生事尋釁!”
“我懇請大家,一同遵守此約,以此來告慰這些為國捐軀的英靈!”
莫瀟的話語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般砸在眾人的心上。
在場的江湖劍修和宗門弟子們先是一愣,隨即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們明白,莫瀟這是在為這些死去的兄弟爭取最後的尊嚴,也是在為整個江湖保留一份溫情。
一名失去了左腿的散修劍客,掙紮著從地上爬起來,對著莫瀟抱拳道:
“莫大俠說得對!這些兄弟死得壯烈,我們理應為他們守這三天縞素!
我馬三刀第一個支持!我這就寫信給河北的兄弟,讓他們幫忙把消息傳出去!”
“算我一個!”
另一名年輕的女劍客擦乾臉上的淚水,朗聲道,
“我爹就是死在倭寇手裡的,這些英雄是為我們報仇雪恨!彆說三天,就算是三十天,我也願意!”
“我們都支持莫大俠!”
“對!三天縞素,告慰英靈!”
一時間,在場的散修們紛紛響應,哪怕是重傷在身的人,也掙紮著表達自己的支持。
他們承諾會立刻寄出書信,讓親朋好友四處傳播消息,務必讓莫瀟的倡議在三日內傳遍江湖的每一個角落。
鬆修掌門看著莫瀟,眼中閃過一絲讚同。
他緩緩開口,聲音雖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長青門,願附議。老夫會立刻讓人快馬加鞭,將消息傳回山門,再由山門分發至各地分舵,確保江南一帶無人不知。”
第五魂也收斂了臉上的悲痛,對著莫瀟點了點頭:
“境英門,同樣支持。莫小友此舉,胸懷大義,老夫佩服。我會親自安排人手,將消息傳往北方諸地。”
王澍掌門也沉聲說道:
“澍葵派,亦無異議。這些英雄之中,也有我派弟子的身影,我們定當讓他們的犧牲被整個江湖銘記。”
三位掌門的表態,無疑給了莫瀟最堅實的支持。
湯克寬將軍站在一旁,心中雖也讚同莫瀟的提議,卻因身有官身,不便直接乾涉江湖事務,隻能微微頷首,表示默認。
而一直沉默的殘鋒,此刻也開口了。他看著莫瀟,語氣平淡卻帶著一絲鄭重:
“魔門雖與你們正道水火不容,但這些人戰死的勇氣,本座也看在眼裡。
我會啟稟魔君大人,儘量約束魔門附庸的邪派勢力,這三天內,不會讓他們生事。”
說完,他不再多言,對著身後的數百名魔門弟子揮了揮手:
“我們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魔門弟子們立刻跟上殘鋒的腳步,朝著茜涇鎮外走去。
他們深知,如今的場麵,已不再適合魔門中人停留。
莫瀟看著殘鋒離去的背影,心中湧起一絲感激。
他對著殘鋒的背影抱了抱拳:“多謝殘鋒前輩。”
殘鋒沒有回頭,隻是擺了擺手,身影便消失在了遠處的夜色中。
一場慘烈的勝利,最終在這樣複雜而沉重的氛圍中落下了帷幕。而莫瀟知道,這三天的縞素,僅僅是一個開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接下來的三天,茜涇鎮的聯軍營地幾乎成了莫瀟和小米兒的戰場。
小米兒如同一隻不知疲倦的白貓,在各個傷員營帳之間穿梭。
他周身縈繞著濃鬱的綠色真氣,雙手不斷地在傷員身上遊走。
對於那些經脈儘斷、丹田破碎的武者,他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在痛苦中離世,心中充滿了愧疚。
但對於其他重傷員,他的療愈真氣卻發揮了奇效。
一名胸口被倭寇武士刀劃開深可見骨傷口的士兵,在小米兒的真氣滋養下,傷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愈合著;
一名被魔氣侵入五臟六腑的江湖劍客,在綠色真氣的淨化下,臉上的黑氣漸漸消退,終於恢複了神智。
小米兒的額頭上始終布滿了細密的汗珠,臉色也越來越蒼白,但他卻從未停下腳步。
他知道,多救一個人,就是對那些死去英雄最好的告慰。
而莫瀟,則直接把總廳後麵的一間空房當成了臨時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