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敢說不好嗎?哪怕夏皇的字和一樣的水平,可是地位擺在這兒,那必須得好。
“好。”吳憂的評價隻有一個字。
可聽在夏皇和朱明理耳中,味道就變了,這擺明了就是在敷衍。
似乎怕掃了夏皇的興致,朱明理碰了碰的手臂:“吳大人,不知好在哪裡?還請詳細說說。”
見夏皇的目光也盯著自己,吳憂知道糊弄不過去了,拱手道:“陛下,臣不懂書法,萬一說錯了話……”
“儘管說。”雖然後麵的話沒說完,但是夏皇明白吳憂的意思:“朕赦你無罪。”
“實不相瞞,臣的字一塌糊塗,在臣看來,隻要比臣的字好,都是好字。”說到這裡,吳憂頓了頓,又繼續道:“陛下的字自然極好,不過意思卻與臣不同。”
夏皇和朱明理看向“國富民安”四個大字,琢磨了片刻,並不覺得有不妥之處。
“哦?”夏皇好奇,“說說你的想法。”
不是吳憂故意掃夏皇的興致,夏皇是明君,能兼容不同的政治理念,大夏孱弱,隻要對大夏有利的建議,他不建議給夏皇灌輸新的概念。
“大夏的國力在於賦稅,說直白點兒就是錢,國庫有了錢,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對外禦敵,對內賑災,讓百姓少遭點罪,可對?”
天災人禍,自古都是曆朝曆代不可避免的災難,曆代帝王仿佛都在無休止的應對這些事情,吳憂的話也確實是實言。
“不錯。”夏皇點了點頭:“繼續說下去。”
“國富民安。”吳憂琢磨了片刻,回味這四個字的含意後道:“我大夏連年征戰,又要應對各種天災,以及其它的用度,國庫窮的可以餓死老鼠,國如何富?國庫尚且如此,百姓的日子又豈能好的了?”
國庫每年入不敷出,稅收根本不足以支持無休止的揮霍,說是能餓死老鼠,雖然略顯誇張,但是大致意思不差。
見夏皇和朱明理沒有反駁,吳憂繼續道:“臣倒是認為,民富國強才更貼切,就拿天災來說,你們可曾想過,為何發生天災,百姓便拖家帶口前往京都?”
“還能為什麼?因為京都富饒,隻要到了京都,朝廷就不會坐視不理,百姓就能活下去。”回話的是朱明理,他賑濟過百姓,對百姓的心思早摸的透透的。
“那你可曾想過,百姓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吳憂的這個問題問出來,夏皇和朱明理都沉默了,還能為什麼?因為百姓窮苦,一旦天災發生,沒有了活下去的吃食,自然會四處流亡。
“假設百姓很富裕,即使發生了天災,在不缺衣食的情況下,他們還會來京都嗎?”
答案顯而易見,當然不會,隻有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百姓才會選擇遠走他鄉。
“意思朕懂,民富和國強又有何聯係?”夏皇問道。
“臣認為不與民爭利乃是謬言,提出此言論的人當夷其族。”吳憂的話語裡滿是殺意:“陛下,錢是一個國家運作的必備之物,隻有掌控錢的流向,才是大夏的強國之道。”
儒家一直秉承著不與民爭利的理論治國,結果如何?瘦了國庫,肥了自己。
大夏的孱弱,缺錢雖然隻占了部分原因,可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想治理好大夏將舉步維艱。
掌控錢的流向,這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夏皇和朱明理細細咀嚼這句話的意思。
思忖片刻後,朱明理道:“吳大人,你仔細說說。”
喜歡大夏煙雨請大家收藏:大夏煙雨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