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院的夥食,由商會的仆人準時送達。
蕭麥飯後調息,靜待係統冷卻。
係統賦予的滿級武功,隻是讓自己能夠熟練使用,發揮出武學該有的威力。
但就像打遊戲,把一套武學升至滿級,不等於實戰時能得心應手地使用。
江湖衡量武者強弱,有個關鍵標準叫“招式變化”:非指花哨動作,而是指實戰中無縫切換不同武學體係的能力。
舉個例子,蕭麥與人鬥戰時,恨不得把平生所學全用一遍:一會出萬劫刀,一會使陰風腳,一會變黑火劍,一會換相思掌……這就是招式變化多。
繁多的招式變化,對協調內息、肌肉記憶和戰術思維都是嚴峻的考驗,動輒內功運行衝突,肌肉記憶紊亂,戰術判斷陷入選擇困難症。
因此尋常武者臨陣對敵時,隻會用自己最擅長的招式。
招式變化多的人,一般來說,武道天賦和修為會更高一些。
在幾次實戰後,蕭麥發現,理論上“二十七倍常態戰力”的巔峰狀態,事實上很難達到。
上中下三丹田,似乎陷入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
以前隻會上丹田乾坤星宇訣時,內功威力能圓滿地發揮出來。
現在掌握了中丹田離火凶霸功,下丹田太乙玄功後,蕭麥反而得“用一個”,“盯一個”,“放一個”。
主用上丹田,輔之中丹田,下丹田則偷偷磨洋工;主用中丹田,輔之下丹田,上丹田就會開擺。
理論上“二十七倍常態戰力”的巔峰值,實戰中發揮到“二十三四倍”,他都得感慨這一場發揮得不錯。
之所以會如此,原因很簡單,三丹田驅動對如今的蕭麥來說,實在是有點過載了。
這個問題,係統無法解決,隻能借鑒一個蟄人的名言:“菜就多練。”
蕭麥正在練習協調三門內功時,忽聞一縷琴音穿透板壁。
注,本作中,所有關於“琴”的描寫,隻要不做特殊說明,指的都是演奏難度更高的“古箏”。)
他不懂音律,但對聲音格外敏感,透過琴音,識海中已浮現小蘇練琴的那雙手。
起調應是某首名樂的泛音,似乎在路過某個酒樓時聽到過,但出自小蘇之手的琴音更加空靈,餘音繞梁。
幾個節拍後戛然而止。靜默五息後又起,十幾個節拍後,旋律忽然為之一亂,似乎彈錯了。
小蘇發現彈錯後,再次中斷。
蕭麥耳尖微動,唇角勾起一抹笑意,原來兩人都在克服自己的生疏。
不多時,琴音再響,換作了另一首名曲,這回彈得倒是行雲流水,美中不足的是節奏太快,一雙手總是情不自禁地趕節拍。
透過琴音,蕭麥突然意識到,小蘇其實沒有表麵上看得從容,隻是把焦躁和煩悶藏在了心底。
屍棺老祖的壓迫感,令她難以平靜。
“我是做錯了嗎,或許不該把小蘇卷進來?”
蕭麥正想著,忽然,冷卻期結束,他二話不說,切換官俠身份。
之前沒打算換官俠,畢竟跟屍棺老祖對著乾,沒有紅鬃馬壓陣心裡不踏實。
可師父已經加入,說不定就藏在商會周圍,自己壓力頓減,換官俠自然好處更多。
“辟邪之眼,開!”
屍棺老祖是捕門的頭號通緝犯,蕭麥沒接觸過具體的卷宗,但聽過他所犯下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