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手上有錢了,老百姓變得富裕了,那他們的消費能力肯定就會跟著增長。
他們的消費需求肯定也會變大。
這種情況之下,那下麵的每家工廠基本上麵都處於一個爆單的狀態。
所以,提高生產力,產能每年能夠達到多少,已經成了每個企業的職業指標。
於是國內的很多企業開始進口海外的流水線。
這一波財富是幾十年以和普通男人去接觸,難以去了解的。
很多人都沒有關注到這一波財富,這一波財富絲毫不亞於互聯網以及房地產的熱潮。
而整個80年代,其實出口是非常熱的,也賺了不少的外彙回來。
可是每年到了年底國家結彙的時候,卻始終都是逆差。
其實本質原因隻有一個點,那就是國內的這些。工廠企業拿著外彙去買了這些破銅爛鐵回來。
最關鍵的是,買回來的那些設備也不是最先進的,都是海外一些企業淘汰的。
於是西方人就完成了這麼一個循環。
讓你們瘋狂的製造一些生活物品,出口到我們這個地方,提供我們的物質。
也為我們提供價格便宜的產品,提高我們老百姓的生活。
同樣的,我們拿著外彙去把你們這些東西買回來之時,我們同樣的就會把這些淘汰的破銅爛鐵,不要的東西,然後要賣給你們。
在接著,我們同樣的要把。你們賺我們走的這些外彙又重新賺回來。
等同於是你們高價買的,我們這邊淘汰的東西,我們又完成了升級改造。
所以當時在西方人一直都在嘲笑著華夏人。
說你們就算是再搞20年也比不上我們,
這是一個非常悲壯的東西,因為你沒有任何的辦法,技術代差就是這麼大。
黃東勝現在就是看中了這一塊蛋蛋糕,他知道這一塊的蛋糕是非常大的。
他和這個家夥講了很多,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合作,共同投資一個工廠。
然後這家工廠。我們對半開。
而且還和他講了很多股權上麵的一些東西。
劉易斯聽了有些懵逼,因為他感覺這個人更加不能夠讓他所輕視。
他為何會看不起國內的人?那就是因為他覺得國外的人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公司,什麼叫管理,什麼叫資本運作。
因為國內的人以前是計劃經濟時代,這些人都處在那種老思想的搞法當中。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麵前的這個青年竟然跟他講股權這個東西之時,講的頭頭是道。
而且就好像是資本市場。一個非常老道。的人一般。
你想要去玩他,你想要去給他設坑,基本上麵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一時之間,他心裡麵有一些顫抖。
再也不敢對黃東勝有任何的輕視。
一直聽到最後,他實在有些忍不住,問了一句:“黃先生,您是不是在海外留學過。”
“因為我感覺你懂的這些東西。比我還要多,甚至於超過了很多一般的資本市場運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