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了。
這張居正不僅維持皇權,又敢為了皇權與百姓,還敢得罪於大明的所有權貴,並且還能太倉國庫攢下白銀與糧食。
這不一下子就解決了很多的後顧之憂了嗎?
至於自己在天道曆史進程中,死後隻為大明國庫留下不到十萬兩白銀的國產。
那也是天道曆史進程中,那個一心隻想修心煉道的朱厚熜,所乾的事。
於他這個當世的大明天子嘉靖皇帝何乾?
【倭寇之患,自蒙古元朝就有,在洪武年間倭寇就時常出沒,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遏製倭寇的發展壯大,以及危害。】
【便進行了海禁政策。】
【到了永樂十七年(1419),倭寇氣焰猖獗,頻繁的侵擾華夏中原的沿海地區,他們所過之外,無惡不作,無不是燒殺搶掠,奸淫婦女。】
【使沿海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尤其是在遼東地區,離倭寇的櫻花島極近,他們極其猖狂與放肆,在六月之時,明軍得到情報,倭寇將要來襲。】
【時任遼東總兵(正二品武官)劉江,得悉望海堝東南王家山島夜有火光,料倭寇將至,急遣馬,步軍至望海堝待機。】
【次日,倭寇果然來襲,兩千多的倭寇,分乘戰船31艘登岸。】
【遼東總兵劉江命都指揮使錢真,徐剛率兵伏於山下。】
【然後命百戶(六品武官)江隆,率其本部壯士潛行繞後燒毀倭船,斷其歸路。】
【遼東總兵劉江,親自率步兵迎戰,誘倭寇入伏。】
【最終,明軍大敗倭寇,斬倭千餘,生俘百餘。此戰係明朝抗倭首次大捷,此後百餘年,倭寇不敢複犯遼東。】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皺眉:“擊敗兩千多的倭寇,也算是大捷?”
隨後轉念一想,明成祖朱棣也釋然了,
雖然說個發生在遼東地區望海堝的戰鬥,是在幾年之後,但倭寇之患向來都是如那飄無定向的流匪一樣。
並且每次偷襲與侵擾中原地區的時候,倭寇的人數大多情況之下,都是數百人。
他們燒殺搶掠,做完惡後就跑回海上,很難追殺與剿滅他們。
一次能擊敗兩千多的倭寇,斬倭上千餘,也算是一次對抗倭寇的大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