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大明的晚明時代。
民間:
百姓甲驚愕的喃道:“這一段天道內容,似乎是在盤點著後世人,對大明王朝內部腐爛無能的控訴嗎?”
百姓乙捶胸頓足,眼眶通紅道:“當年熊經略的‘實內固外’之策,若能早早施行,建奴哪有機會坐大?”
“如今倒好,朝廷把良將當棄子,讓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蛀蟲把持大明權柄,最終給大明招來亡朝之禍。”
百姓丙:“可不是嘛!孫督師修的關寧錦防線,能擋十萬鐵騎,卻擋不住宮裡閹黨的讒言!”
“聽說高第當時撤軍時,那些裝滿糧草的大車,都成了韃子的嫁妝!”
這時,一名說書人驚堂木一拍,搖頭歎息:“列位可知?熊經略傳首九邊時,遼東將士哭聲響徹三日啊!”
“而京城裡的老爺們,還在為誰能接手遼東肥差爭得麵紅耳赤。這般朝廷,豈有不亡之理?”
人群中忽有書生苦笑:“天道既顯此景,想來是警示大明的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而自毀梁柱者,恰是築屋之人。”
......
大明太祖界。
突然,明太祖朱元璋有想不明白的喃問道:“為何,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大明的後世,怎麼儘是一群腐儒與閹人,把握著大明的朝廷與國策?”
“為何卻看不到一點有關於其它大明朱家其它藩王的曆史信息?”
“難道是因為老四,在天道曆史進程中,靠造反取得了大明天下之後,就對其它藩王進行嚴厲的削藩的政策與舉動?”
最後,明太祖朱元璋喃道:“如果後世人,對大明給出的建議是真的有效的話,也不妨一試。”
明太祖朱元璋若有所思的言道:“不過,想要通過和平的手段,對那腐爛的大明朝廷進行換血,談何容易。”
“但是朱家的後世藩王,能直接以武力來進行換血換代的話,那是不是就能保住大明的江山了?”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在天道曆史進程中,大明王朝終究,還是壞在一群隻知結黨營私,爭權奪利的腐儒與閹黨的手上。”
......
大明宣宗界。
明宣宗朱瞻基:“太監得勢之後,便是閹黨,朕讓太監讀書識字,本意是好的,但無根之人的禍害,沒想到卻不比儒腐差,看來還是朕短視了。”
“當朝廷之中,儘量是一群蠅營狗苟之徒的話。”
“那麼後世人給出的建議之法,又不是不可取的。”
“但是如何才能換血換代?:
“難道讓朱家藩王,重新撐權?向大漢學習?走曆史倒退的之路?”
明宣宗朱瞻基若有所思的繼續喃道:“雖說在大漢的王朝時代中,大漢的藩王禍亂不斷。”
“即便是漢武帝的推恩令下,讓漢室劉氏藩王在一代一代的推恩令下,不斷削弱了劉氏藩王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