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百姓甲:“從最終的結果與影響來看,這後世的張承胤,確實不應該追擊那些建奴的。”
百姓乙:“如果張承胤不追,那他就是通敵的大罪,對他張承胤來說,也一樣是一條死罪。”
百姓丙:“所以,天道不是盤點了嗎,這是那努爾哈赤為他張承胤設下的死局。”
“從那努爾哈赤下令,並追殺後世遼東明軍一天一夜,追殺了四十多裡來看,他是一點也不想放過後世遼東明軍。”
“隻能說,那努爾哈赤,真是太了解後世的大明遼東的情況了。”
這時,一帝的百姓丁冷言道:“最可笑的是,後世那些大明朝廷中的高官貴族,以及那些貪官們。”
“他們一心想靠著在撫順城的互市,進行走私賺錢。”
“結果到頭來,全都成了他人的嫁衣,被他們自己養起來的努爾哈赤,連盆帶鍋,都給一鍋全端了。”
“他們真是一群禍國殃民不淺的蛀蟲。”
“他們腐敗,他們的貪婪,還有他們的欲望,全都是懸大明命脈上的絞索,吸食著大明百姓的血肉!”
“大明在天道曆史進程中,覆滅了。”
“他們卻在那建奴白眼狼,建立的大清,做得好好的,他們真是死上一萬遍,下十八層地獄,也一點都不為過。”
“如果大明王朝沒有他們,大明的國運,或許還能長久一點。”
隨後百姓甲歎道:“這後世的遼東局勢,真是一個巨大的無底旋渦,誰被卷進去,不死也要掉一層皮。”
“雖說,將軍以戰死沙場為榮,以身殉國是民族之氣節,是大義。”
“但,他張承胤進入撫順死局,看似無奈,但他在情報不準確之時,確實不應該追擊。”
“撫順地區的丟掉,有他張承胤很大的過失。”
百姓乙言道:“撫順兩戰皆敗,最大過錯,確實不能全怪在張承胤的身上。”
“但,遼東軍事上的腐敗,他張承胤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在,明知道遼東軍事上腐敗的情況之下,在知道大明火器,就能及時得到保養之時。”
“不管怎麼說,他張承胤應該是知情者,甚至是參考者。”
“那麼他張承胤,就應該清楚,此時明軍的戰鬥力是幾何才對。”
“不管怎麼說,他張承胤,在遼東軍事上,不管是情報方麵,還是其它方麵,都有失責之罪。”
“他張承胤不管是能力,還是其它方麵,都不能勝任遼東總兵之職。”
“才不配位,是他張承胤,犯的最大的錯誤。”
百姓丙亦讚同道:“雖說張承胤戰死了,天道也沒有很詳細的盤點張承胤。”
“但張承胤能在後世,腐敗不堪朝廷與官場中,擔任遼東總兵一職,是不太可能清清白白的。”
“之前天道不是盤點了嗎?在努爾哈赤正式背叛大明造反之前,不是有人提醒過他們,努爾哈赤的野心嗎?”
“然而,他們全都不以為然,並且認為努爾哈赤不敢造反,同時還嘲笑了那些葉赫人。”
“所以說,張承胤落得的下場,也是他自己造的孽,所換來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