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彰顯與塑造,他們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弱勝強、天命所歸”的曆史形象,在各類大清史料書籍中。】
【還刻意弱化了,此時後金政權的軍事力量與出兵數量,以及戰役的士兵損失。】
【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滿洲實錄》等核心史料記載中,薩爾滸戰役裡,努爾哈赤所率後金總兵力被定為“六萬”。】
【然而,在大明史料書籍中,在薩爾滸戰敗後,遼東經略楊鎬在奏疏中推翻戰前結論:“蓋奴酋之兵,據陣上共見約有十萬人,宜以十二三萬方可當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時,還有參與大明東路軍戰鬥,並且投降後金政權,再被留歸朝鮮的降將薑弘立,回憶中提到“後金虜騎十萬眾”。】
【雖然,在大清王朝期間,很多關於大明王朝的史料書籍,不是被燒毀,就是被修改掉。】
【但是在朝鮮的《李朝實錄》中記載:“後金八部兵力共約九萬六千”“還有,不明兵力幾何的蒙古人部與漢人部”等等,】
【都在印證著,在“薩爾滸的戰役”之中,後金政權出動的能戰兵力,在十萬眾以上。】
【他們大清王朝宣傳的,以少勝強,以弱勝強,天命所歸的說法,是難以成立。】
【尤其是在後世的考古發現中,在大明北路軍的三處戰場上的考古發現與推測,後金軍在與大明北路軍,三處戰場中,戰死的士兵,應在數千人以上。】
【並非,大清史料書籍記載中的不足千人陣亡的數據記錄。】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有人怒道:“這天道後世的大清王朝,他們是真的虛偽,他們是打贏了那‘薩爾滸戰役’但為何要如此做作?”
有人冷笑回道:俗話不是都說了,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嗎?”
“他們後金政權與大清王朝,本變是沒有信義的胡人噠子,他們在天道曆史進程中,成為了大明王朝之後的勝利者,他們想怎麼書寫曆史,就怎麼書寫曆史。”
“真要怪的話,就怪後世的大明那些貪生怕死的文官貴族老爺們吧。”
在眾多人的討論之中,卻有一道聲音,是這樣懷疑著的:“他們那些胡人韃子,沒有任何曆史文化做傳承。”
“他們如此的修改史料書籍,恐怕,不僅僅是為了簡單宣傳他們的‘天命’口號吧?”
......
【斐芬山一戰,監軍潘宗顏率領的三千人,全數戰死,山上的佛郎機炮,亦是全數被毀。】
【除了火炮與戰車之外,大明北路軍的損失的火銃有1200餘杆,火箭3千餘支,火罐與炸藥罐5千餘個。】
【二兵器,長槍損失8千餘杆,腰刀1.2萬把,弓箭5千餘副,甲胄2千餘副,戰馬3千多匹。】
【隨營糧草損失超過5千石,戰車100餘輛,運糧車200餘輛,軍服與帳篷1.5萬件頂)。】
【明軍將士損失,超過九成以上,高級將領僅有馬林一人逃回開原城。】
......
【後金政權方麵:攻打斐芬山一戰,戰死約1500人,重傷約2000人。】
【被焚毀或砸毀大小楯車超過20多輛,甲胄被擊穿損壞約800副,弓箭,刀槍損耗約2000件,戰馬被明軍火器擊斃約500匹。】
【但戰死,努爾哈赤與後金政權的繳獲,也是巨大的。】
【繳獲並被修複好的佛郎機炮,有20門。】
【未在戰鬥中損壞,還能使用的火銃有800餘杆。】
【其它戰利器,還有長槍5千餘杆,腰刀7千餘把,甲胄2千餘副,戰馬2千5百多匹。火藥與鉛彈等彈藥,仍然有超5千斤。】
【而繳獲的物資糧草有3千多石,成為後金政權,緩解了糧荒的物資之一。】
【軍服與帳篷1萬餘件等等,戰役結束後,均被努爾哈赤以戰功獎勵等方式,分給後金的八旗士兵。】
【如此,豐厚的戰利器,也成為了努爾哈赤堅持要與大明抗爭下去和實行“以戰養戰”的戰略目的。】
......
【在打掃完北路軍的三處戰役之後,努爾哈赤立即,帶領後金軍的數萬主力大軍,直接奔一百多裡開外的,大明東路軍而去。】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