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後金騎兵的馬蹄,在衝鋒中踏碎積雪,帶著呼嘯的殺聲,直接向著斐芬山右側的緩坡一衝而上。】
【那裡的壕溝較淺,積雪下的凍土被馬蹄翻出黑泥,幾名率先衝到山腰的後金騎兵已經拔出彎刀,準備殺敵。】
【然而,嘣的一聲。】
【斐芬山上的一名明軍火槍,也在這個時候,打響了手中瞄準以及的火統。】
【噗的一聲,一名後金騎兵正中臉門,被擊落戰馬,但後金騎兵小隊的衝鋒不減,依然向山上衝去。】
【這場努爾哈赤與大明北路軍的最後一場戰鬥,激烈的交戰,正式打響,並且打得異常的激烈。】
【激戰中,有的後金騎兵被滾石砸中馬頭,連人帶馬在發出慘叫聲中,摔下陡坡下。】
【有的後金騎兵在衝鋒中,更是被大明火炮,直接轟中,爆起的血霧,散落一地,染紅一片,觸目驚心。】
【有的後金騎兵,殺入明軍陣地中時,迎麵而來的,都是被點燃的滾滾而來的火罐,人與戰馬不僅僅被砸中,更是並從其身上碾過,瞬間就被燒成火人,滾在地上嗷叫。】
【但這些,都沒有阻擋,後金大軍的攻山決心。】
【尚間崖戰場與斐芬山,兩處戰場,相隔不足千米,當北風卷著雪沫子,混著硝煙與血腥氣灌進每個人的口鼻時。】
【後金步兵推著楯車,碾過同伴的屍體,繼續往上推進。】
【後金騎兵,也繼續發起第二波攻山衝鋒。】
【而駐守在斐芬山上的明軍,彈藥已經所剩下不多,他們做到了,不給後金留下一顆炮彈的先言。】
【在監軍潘宗顏的指揮下,已經沒有炮彈的大明火炮,紛紛被拆散弄壞,當後金軍的第二波快要衝上來時。】
【潘宗顏一聲令下,明軍將士直接就將,隻剩下炮管的鐵管與剩下不多的擂石,一同推下山下,砸向後金騎兵與步兵。】
【當後金兵,看到被砸落推下的竟然是,大明火炮的炮管時,當即就明白了,山上的明軍已經彈儘糧絕了。】
【於是,他們立即蜂擁而上,想要爭取攻山破營的頭功。】
【然而,轟轟轟!幾聲猛烈的火炮聲,突然在他們蜂擁而上時,在山上突然炸響。】
【聲響彈至,也不過是刹那間的功夫。】
【衝在最前方的後金兵,頓時被炸成血霧,場麵驚人。】
【“殺上去,他們已經彈儘糧絕!”】
【後金軍中的披甲額真將領),高叫大喊,在提醒與怒喝後金士兵的同時,更是下令繼續攻山。】
......
【斐芬山上,大明的北路軍的監軍潘宗顏,看著再次蜂擁而來的後金士兵,然後又看看了,斐芬山上還活著的明軍將士。】
【之後又看看了山下遠處,後金軍大營前的努爾哈赤等人所在的位置上。】
【隨後監軍潘宗顏,轉過頭,看著每一個身上都染著血跡的明軍將士們,淡然的說道:“我相信,這些後金韃子,總有一天會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的。”】
【“今天,我們戰死在這斐芬山上,是死得其所的壯舉,因為我相信,總有一天,這裡的每一片土地,必然會重歸為我們漢人的手裡。”】
【“後人也人記得我們,為大明所做的一切!”】
【最後,監軍潘宗顏高聲呼道:“血浸疆土,骨築長城!我大明兒郎,死便死了,讓我等頭顱當箭靶,屍身作盾牆,也要讓韃子在踏不過這裡,留下更多亡魂,殺!!”】
【“殺!殺!殺!~!”】
【斐芬山上再爆殺聲,攻山的後金大軍,也同樣暴起殺聲!】
【當兩股殺聲,在斐芬山上激烈的交織與對撞在一時,也成為了大明北路軍,寫上最後的悲歌與壯舉!】
.....
【關於在薩爾滸的戰役之中,大明北路軍與努爾哈赤後金軍的戰鬥損失,在後世存在的較大的爭議。】
【在努爾哈赤取得整個薩爾滸的戰役的勝利後,當初大明遼東經略張鎬,對外宣稱的四十七萬大軍,四路大軍共進滅敵的口號。】
【反而成了為了努爾哈赤,在戰後對外宣傳,後金勇士如何如何“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天命所歸”的口號。】
【在之後的後金政權與大清王朝的史料書籍中,以及清修明史中。】
【大清王朝對“薩爾滸戰役”的宣傳中,為了凸顯他們清太祖努爾哈赤,顯“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跡和軍事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