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執政遼東時,沈陽城的常備守軍,包括機動部隊為"平遼鐵騎"內,共為2萬5千人。】
【在熊廷弼推行“遼人守遼士”與“以屯養軍”的方針策略之下,隻要像沈陽與遼陽這樣的重鎮大城的常備守軍,是不可以輕動的。】
【因為,熊廷弼在遼工地區的防守策略,主要是堅守軍事大城來主。】
【若是有後金叛賊來犯時,那麼沈陽與遼陽周邊的軍堡與軍鎮,主要是以提供軍事情報為主,然後便是堅守不出,等待救援即可。】
【因此,在熊廷弼執政遼東時間,就算是像虎皮驛與奉集堡,這樣連接著遼陽與沈陽東線上的重鎮,最多駐守的兵力,僅有數千人馬而已。】
......
【但在袁應泰上任後,沈陽城與遼陽城的常備守軍,都被重新編整與安排任務。】
【此外,袁應泰還將奉集堡,設為準備主動出擊東征攻打努爾哈擊與後金政權的,主要糧倉所在。】
【因此,虎皮驛與奉集堡兩處的守兵,也在袁應泰的安排下,從數千兵力,增加至一萬五千人。】
【而沈陽城常備的守軍,也從原本的2萬5人,削減至1萬8千人左右,這其中,還有數千人是袁應泰招募的蒙古降兵。】
【這也是為何,賀世賢率軍出城時,隻能帶上一千精銳騎兵的原因。】
【因為,沈陽城中的大明漢軍,實際情況,僅僅有一萬多人。】
.....
【同時,袁應泰招募的蒙古降兵,大多數人,並不是蒙古難民,也非烏合之眾。】
【袁應泰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主動出擊東征後金,而做的準備。】
【因此,袁應泰不可能臨時招募普通蒙古難民為兵的,被袁應泰招募,並安置沈陽城中的蒙古降兵,其核心是蒙古原察哈爾部的"達爾漢勇士"。】
【而察哈爾部,在此時,早已歸順努爾哈赤所與後金政權,隻是袁應泰與大明不知道而已。】
【在《沈陽縣誌》的記載中提到,蒙古降兵背叛大明後,立即控製了西城門甕城的火藥庫。】
【以及他們在麵對試圖奪回城門的明軍時,這些蒙古叛軍,馬上將火藥庫裡的火藥給利用了起來。】
【這個時期下的蒙古人,他們在草原上,是極少有機會接觸到火藥的。】
【袁應泰在招募蒙古人為兵時,為了提高蒙古人的作戰能力,便讓明軍將士,教導這些蒙古人,熟悉與利用這些火藥。】
【於是,在蒙古人叛變時,他們立即就將,他們人大明軍守城手上,學習到的火藥技術,製造出"萬人敵"的火藥包大型燃燒彈)。】
【並投向了擊試圖奪回城門的明軍將士,以及想要回城的賀世賢等人。】
【對於蒙古叛軍與努爾哈赤他們來說,這是他們"以明製明"的戰術手段。】
【因此,他們並沒有道德觀念上的慚愧與不適,並且他們還會因為在這種戰術手段下,所取得成功與戰果,隻讓他們感到自豪,何來羞愧一說?】
【同時,他們也因為取得最終的勝利時,隻會嘲笑明軍的天真和愚蠢。】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人群中,有人冷冷的說道:“好一個‘以明製明’的戰術手段,好一個明軍的天真。
也有人怒道:“乾他老娘的,這些蒙古人,真是一群白眼狼,這些外族蠻夷,真是一點都不相信。”
也有人跟說道:“這袁應泰也是罪責難逃,自己的軍事才能有幾斤幾兩也不知道,就敢誇下海口,速勝那些建奴?”
然而,有人較為清楚的說道:“這一切,應該都要算在東林黨的頭上,沒有他們的把持朝政將熊廷弼從遼東弄走。”
“那努爾哈赤敢攻打沈陽?還敢對大明發動戰爭?”
......
【在天道曆史進程中,在《明熹宗實錄》《清實錄》及《三朝遼事實錄》的記載中,賀世賢於辰時早上7點至9點。)出城迎戰。】
【在渾河河畔中伏,並且被數萬後金大軍層層圍困。】
【然而,賀世賢依舊憑借其武力勇猛的表現,率領一千精銳明軍邊戰邊退,殺出重圍。】
【皇太極率精騎從兩翼包抄,截斷賀世賢的退路的同時,也將千餘名,明軍分割包圍,但賀世賢身中數箭仍在死戰,並且再次衝破合圍。】
【於未時初約13點)退至沈陽西門甕城下,這時守城的蒙古降兵反叛,關閉城門,砍斷繩索,賀世賢不得入城,沈陽城也因此大亂。】
【與此同時,虎皮驛與奉集堡方向的明軍,在兩鎮總兵李秉誠與朱萬良的帶領下,識破了後金軍偏軍對虎皮驛與奉集堡的疑兵襲擾佯攻之計,直奔沈陽城而來。】
【這時的皇太極得知情況後,便不再參與對賀世賢殘部的圍攻,而是立即親率三千後金精銳騎兵,趕回白塔鋪今沈陽南郊),進行設伏與應對。】
【並且在皇太極回頭看到,此時在沈陽西門城下死戰的賀世賢,便心生一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由於蒙古叛軍在洛陽城西城率領叛變,賀世賢回不了城,追擊而來的後金軍也因此進不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