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西征軍大營。
“左大人,哈密已落入我軍之手。”一名將領興奮地報告。
左宗棠點了點頭,目光深遠:“哈密隻是第一步,我們要繼續西征,收複整個新疆。”
從哈密到奇台的千裡戈壁上,到處都是革命軍的駝馬隊。
他們穿越荒涼的戈壁,踏過險峻的山脈,不畏艱辛,勇往直前。
“兄弟們,我們要為革命事業奮鬥到底!”劉錦堂騎在馬上,揮舞著手中的戰旗,鼓舞士氣。
士兵們士氣高昂,齊聲喊道:“為革命,誓死奮鬥!”
革命軍的規模龐大,總兵力高達二十多萬,但真正的戰鬥部隊隻有四五萬,其餘的十五萬人都是後勤部隊。
在這個龐大的軍隊中,每一個部分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後勤問題,這個戰爭機器的血脈,被全權交給了甘省省長楊武治。
楊武治知道後勤的重要性不亞於前線的戰鬥。
他手下有兩位得力乾將——餘虎恩和胡雪岩,他們被左宗棠調派來協助楊武治,確保後勤線的穩固。
“楊省長,後勤之事,全靠你了。”左宗棠在哈密的臨時指揮部裡對楊武治說。
楊武治嚴肅地點頭:“左大人放心,我定會確保後勤無憂,讓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
左宗棠采納了先北後南的戰略,決定由劉錦棠的68師擔任主攻,目標是收複南北疆的中路節點烏魯木齊。
68師是一支由武嵩軍和關隴軍事學院共同組建的精銳之師,士兵們訓練有素,士氣高昂。
“劉錦棠,68師的任務至關重要,你們必須拿下烏魯木齊。”左宗棠下達命令。
“末將明白,保證完成任務!”劉錦棠的回答鏗鏘有力。
與此同時,第十二師率領著所屬部隊嚴陣以待地駐守在從巴裡坤到哈密這一漫長防線上。
他們肩負著至關重要的使命——阻止敵人向北逃竄或者向東逃脫。
這條防線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不僅是革命軍堅強的後盾,更是不容有失的戰略要衝。
每一名士兵都深知自己所承擔責任的重大,他們日夜堅守崗位,不敢有絲毫懈怠。
當左宗棠西征的消息傳來時,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
遠在西域的阿古柏聞風而動,迅速開始調遣和部署他那龐大的軍隊。
這位盤踞一方的梟雄麾下擁兵十餘萬之眾,其勢力不容小覷。
麵對來勢洶洶的左宗棠大軍,阿古柏決定將自己的兵力分為三路,分彆鎮守天山南北兩條路線。
他企圖借助天山複雜險峻的地形優勢,給左宗棠的進軍製造重重阻礙,從而有效地拖住對方前進的步伐。
“左宗棠已然率軍前來,一場激戰在所難免!”
阿古柏麵色凝重地對著他手下的諸位將領說道:“然而,我們並非毫無勝算。隻要能夠巧妙運用天山的地勢特點,定能讓他們陷入苦戰,為我方爭取更多時間和機會。”
將領們紛紛點頭稱是,表示定會全力以赴執行作戰計劃。
首先衝在前方充當炮灰角色的乃是原妥明烏魯木齊起義軍的那些投降將領們。
這些降將分彆駐守著烏魯木齊、昌吉、呼圖壁、瑪納斯以及古牧地等北疆地區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
與此同時,來自南疆的軍隊則負責守衛南疆東翼,其中包括勝金台、辟展(即如今的鄯善)一線,以此形成一道堅固防線,阻止清軍從天山南麓長驅直入。
而那位聲名遠揚的阿古柏更是親自率領三萬精銳主力,死死守住達阪城、吐魯番以及托克遜這幾處關鍵城池。
就在此時,身處天山以北的徐學功等一眾勢力聽聞華夏帝國已然兵臨烏魯木齊城下,他們紛紛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表示願意加入這場波瀾壯闊的戰鬥之中。
時間來到6月11日這天,劉錦棠率領大軍成功抵達吉木薩爾,並與率先出發的先鋒第十二師勝利會師。
兩位師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一同向西挺進,目標直指距離阿古柏軍隊所掌控的前沿哨所——古牧地僅有區區一百裡路程的阜康城。
然而,當他們真正踏入這片土地時,卻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到了。
隻見這座曾經繁華熱鬨的城市,曆經十餘年的戰火摧殘,早已變得麵目全非。
城內到處都是殘垣斷壁,街道兩旁的房屋破敗不堪,仿佛風一吹就會轟然倒塌;昔日熙熙攘攘的集市也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和荒涼;百姓們流離失所,四處逃亡,整個城市幾乎看不到一絲生機,可謂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
話說那阿古柏之子伯克胡裡,此人野心勃勃、詭計多端。
當他得知革命軍剛剛抵達之時,便心生一計,想要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伯克胡裡深知,要想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必須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資源。
而前不久才歸順過來的妥明軍及其麾下騎兵部隊,便是他手中一張重要的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