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劉錦堂所率的由老湘營改編而成的七十一師,與陳玉龍麾下的十二師成功會師之後,便浩浩蕩蕩地一同進駐到了阜康城中。
這兩支軍隊士氣高昂,一心想要攻克距離此地不過百裡之遙的古牧地。
值得一提的是,陳玉龍年長於劉錦棠整整三十三歲,故而他以長輩兼指揮官的身份向劉錦棠下達指示,要求後者跟隨自己一道合力攻打古牧地。
而此時負責鎮守古牧地的將領乃是韓形農以及馬明,他們深知來犯敵軍實力強大,不敢掉以輕心,早早地就在城內築起堡壘、修建防禦工事,嚴陣以待。
從古牧地的地理位置來看,如果要從阜康發起進攻,總共有兩條路徑可供選擇。
其中一條道路便是經由西樹頭子的大官道,這條路寬敞平坦,對於車馬炮隊的行進極為有利。
而且在前20裡處,尚有廢棄的渠道可以引導提供飲用水源。
然而,令人感到棘手的是,從中間50裡直至黑溝山一帶卻是一片茫茫無際的戈壁灘,隻有甘泉堡那裡有著唯一的一眼水井,但這眼井水的供應量十分有限,僅僅能夠滿足百人一天的用水需求,根本無法支撐大軍在此安營紮寨。
除此之外,另一條路線則是取道黃田村的那條小路。
這條小路上雖然中途經過的黃田村裡有著一處水源充足的黑溝驛,但是韓形農早已洞察到了這一點,並提前在黃田村修築起了堅固無比的防禦工事。
很顯然,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企圖逼迫革命軍放棄這條小路,轉而選擇走大路進攻。如此一來,革命軍究竟該如何抉擇才能突破敵人的防線呢?一場激烈的攻防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眾人皆知,水乃是人類每日不可或缺之物,若無水分攝入,人體機能必將遭受重創,生命亦難以維係,更遑論行軍征戰之事。
倘若革命軍舍棄近在咫尺的水源,舍近求遠地穿越茫茫戈壁大漠,展開急速行軍之旅,此舉無疑將會對革命軍的體力造成極大損耗。
當將士們陷入人困馬乏之境時,那阿古柏軍便可從容不迫地以逸待勞,趁機發起猛攻,從而輕而易舉地擊潰這群因口渴難耐且疲憊至極而戰鬥力銳減的革命軍。
然而,劉錦堂將軍不愧為當世一代名將,其智謀過人、膽識超群。麵對如此艱難困境,他並未驚慌失措,而是冷靜思考對策,並向陳玉龍進言道:“吾等不妨將計就計!”
於是乎,隻見他親自率領三營精銳人馬,大張旗鼓地在城西開始構築防禦工事。
不僅如此,他們還巧妙地開挖溝渠,引水流至大道之上,營造出一副革命軍即將沿此道進軍的假象。
緊接著,劉錦堂又下令麾下的騎兵與步兵按照戰鬥隊形有序地挺進甘泉堡,佯裝挖掘水井蓄積水源,進一步強化了革命軍欲從此處跨越戈壁荒漠,經由大道發起攻勢的表象。
這一係列看似平常卻暗藏玄機的舉動,自然未能逃過阿古柏軍騎兵的嚴密偵察。
消息迅速傳回阿古柏軍陣營後,領軍將領韓形農見此情形,滿心歡喜地認定劉錦堂已然中計。
基於這樣的判斷,他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將原本部署於小道黃田的兵力抽調部分去增援其他方向,導致黃田一帶的防守力量驟然減弱,防線出現了明顯的疏漏之處。
第三天清晨,天色尚未大亮,革命軍便已悄然集結完畢。
他們輕裝簡行,邁著整齊而輕盈的步伐,沿著黑溝驛那條蜿蜒曲折的小路迅速前行。
每個士兵都口中緊咬著木製的枚,以避免發出任何聲響。
一路上,隻聽見輕微的腳步聲和偶爾的裝備碰撞聲。
經過一夜的急行軍,革命軍終於在次日黎明前夕抵達了黃田。
此時,阿古柏軍仍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之中,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毫無察覺。
突然間,一陣震耳欲聾的喇叭聲打破了寧靜的晨曦,緊接著便是響徹雲霄的呼喊聲和密集如雨點般的槍炮聲。
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黃田的阿古柏軍驚慌失措,他們從睡夢中驚醒,慌亂地抓起武器準備抵抗。
然而,革命軍並未給他們太多反應的時間。在指揮官的果斷指揮下,革命軍迅速展開了攻擊行動。
他們兵分兩路,如同兩隻凶猛的獵豹一般撲向敵人。
其中一路由英勇無畏的劉錦棠率領七十一師向左路發起進攻。
隻見七十一師騎兵團團長身先士卒,手持先進的斯賓塞步槍,帶領著一隊剽悍的騎兵如旋風般衝向敵陣。
在他們身後,譚拔萃和譚上連兩位團長則率領著步兵手持溫徹斯特連發槍緊緊跟隨,提供堅實的支援。
與此同時,另一路由陳玉龍統率的十二師也毫不示弱地向右路挺進。
劉宏發團長率領著一支訓練有素的步隊,手持雷明頓步槍,穩步推進,與左路軍形成呼應之勢。
而革命軍所配備的克虜伯後膛鋼炮更是發揮出巨大威力,炮彈呼嘯而出,精準地落在阿古柏叛軍的陣地上,掀起一片塵土飛揚,火光衝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