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這一天,陽光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絲溫暖。
王良浦曆經多日的奔波,終於帶著對各地產品的調研結果回來了。
也帶著她的兩個兵。
行李箱裡仿佛裝滿了各地的特色與風情,每一樣都凝聚著他們在調研路上的心血和汗水。
劉沫回來後,迫不及待地打開微信,找到了林小米的聊天窗口,手指在屏幕上快速地敲擊著,想要第一時間和林小米分享這次調研的豐碩成果。
劉沫在微信上開心的和林小米分享這次的成果。
她說了延城的岩石燒烤;集城的篩網燒烤;還有白山的清蒸白魚;二道白河的高麗火盆;更有通城的葡萄酒。
延城的岩石燒烤吧,是當地一絕。
當地巧妙地利用這些岩石來烤製食物。
那些岩石經過特殊的處理,有著極佳的蓄熱性能,能夠均勻地將熱量傳遞給食材。
在岩石上烤製出來的肉串,外皮金黃酥脆,內裡鮮嫩多汁,散發著濃鬱的香味,還帶著岩石特有的微微礦物質味道。
集城的篩網燒烤,那也是彆具一格。
篩網燒烤和傳統燒烤不同,它用特製的篩網來烤製食物。
篩網細密均勻,能夠讓食材全方位地接觸到炭火的熱量,烤出來的食物受熱更加均勻。
而且篩網的設計使得多餘的油脂能夠迅速滴落,避免了食物過於油膩。
在集城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冒著熱氣的篩網燒烤攤,攤主熟練地翻轉著篩網上的食材,撒上各種香料,那香氣能飄出老遠,吸引著過往的行人駐足品嘗。
白山的清蒸白魚更是不容錯過。
白山的水域環境優越,產出的白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
清蒸白魚這道菜講究原汁原味。
蒸好後的白魚,魚皮光滑細膩,魚肉潔白如玉,入口即化。
二道白河的高麗火盆也很有特色。
這道菜融合了朝鮮族的飲食文化,火盆裡有各種食材,像豆腐、米腸、五花肉、豆芽等。
它們在火盆裡燉煮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火盆的造型獨特,中間炭火旺盛,周圍的食材在炭火的加熱下逐漸入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複合口感。
更有通城的葡萄酒,口感醇厚,果香濃鬱,都能給人帶來美妙的味覺體驗。
劉沫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最後還不忘加上一個歡快的“哈哈”。
仿佛能讓人感受到她在屏幕那頭眉飛色舞的樣子。
林小米特彆理解,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劉沫媽媽對待她的樣子,她很少有外出學習甚至旅遊的機會。
從她媽媽的狀態便能看出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生活環境。
劉沫的媽媽每天為了家庭的生計奔波勞累,麵容上滿是歲月的滄桑和生活的壓力。
而且,她的心裡真的沒有劉沫。
這是林小米能感受到的。
所以,這次長時間出去交流和洽談,對於劉沫來說,實在是非常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