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陳寅恪先生有言,“敦煌:吾國國術之傷心史也。”
或許是因為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道士塔》讓敦煌藏經洞的故事深入人心,也讓中國人都記住了可氣、可恨又愚昧無知的道士王圓籙。
但是敦煌之傷僅僅就是一個可憐可歎的農民道士的責任嗎?
公元1900年,即清光緒26年,這一年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叫庚子國難。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倉皇西逃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中國從此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鑽。]
[清朝實在是太屈辱。]
[慈禧賠的錢,比整個清朝兩百多年國庫加起來還多,更不用說她每日吃飯兩百多道菜,過一次壽能花幾百乃至上千萬兩白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
[清朝,我呸,惡心,惡心。]
……
“……”詩詞達人很想咒罵天幕,咒罵後人,可話到嘴邊還未出口,人驚呆了。
“朕以為夠敗家了!!!”
“慈禧?”
“大清怎麼會發生後宮乾政?”
和珅隻得勸解,還是接著看天幕透露更多信息,將此扼殺在搖籃之中。
數百年的國庫收入,也不知和某此生能不能擁有這麼多錢。
洪武年間。
“一頓飯,幾百道菜。”老朱瞬間紅了,太糟蹋糧食了。
“向紅毛蠻夷賠款!”
老朱下定決心,掃平草原、蕩平東北、而後西征,理由都是現成的。
“你們全是蒙元後裔,不打你打誰?”
【正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敦煌藏經洞不合時宜的現世了。
這年5月26日,道士王圓籙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甬道時無意間發現了暗門,進入之後,敦煌藏經洞5萬餘件經卷、文書、法器、文物映在眼前。
敦煌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鎮,輝煌了千年。
這些經卷時間跨度為公元4世紀到11世紀間的800年。
自東漢兩晉南北朝、隋唐5代、北宋、西夏、元朝,曆代在文明的重要資料彙集於此,所藏遺書以佛教典籍最多,同時還有天文、曆法、曆史、地理、方誌、賬冊、詩文、詞曲、遊記等各種重要文獻。
而在書寫文字上以漢文最多、又有吐蕃文、回鶻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於闐文、梵文、吐火羅文、希伯來文等多種古代民族文字,是研究這些古民族曆史的最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