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蔬菜曆史#】
【如果中華民族隻有一個標簽,那就一定是種菜了,中國人的種菜基因是深深刻進骨子裡的。
從劉備寄人籬下被曹操稱在家做的好大事種的大頭菜,到陶淵明采菊東籬下,也要晨星理荒穢卻依舊是草盛豆苗稀。
從兼濟天下、謀求入世時的耕讀傳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到歸隱山林,尋求出世時的蓴鱸之思。】
彈幕區:
『草盛豆苗稀,這種的什麼鬼哦,哈哈。』
『所以人家是詩人。』
『讀書人種菜就是這樣,我也種過一段時間菜。後來發現我也是草盛豆苗稀。』
『那說明就不適合種菜,我有個小姐妹。能把多肉不死鳥養死!』
『多肉能種死都是有本事的。』
陶淵明:……我也不想的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可勤快了。
【更不要提時至今日,從東南沿海叫青藏高原,從中東沙漠到南海島礁,從南極科考到非洲赤道,從陽台的泡沫箱子到大棚的無土栽培,隻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菜地。
即使我們的足跡已經踏足月球與火星,老百姓關心的還是月球,火星上能種菜嗎?】
“是啊,能種菜不?”
“月球有嫦娥,有玉兔,肯定可以種菜啊,否則她們怎麼活下來的?”
???
“後人不是給我們看了月亮的樣子嗎?光禿禿的,那上麵沒有嫦娥,也沒有兔子!”
相信能種菜的那人反問道:“他們又沒把月亮走遍,怎麼知道沒有嫦娥和玉兔?”
“而且,嫦娥可是神仙,不讓凡人看見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
你彆說,挺有道理的。
百姓關心月球、火星能不能種地,朝堂關心無土栽培。
漢字好就好在可以望文生義。
“沒有土就可以種菜,種哪裡?”
“水裡?石頭裡?懸在空中?”
“這可真是神仙手段啊。”
【除了農耕屬性和對饑荒的恐懼外,還有一點,作為中國人不論身處何地,隻要能種菜就代表能活下去,代表能在這裡紮根,代表生活還是有希望的。
但是中國人這麼愛種菜,中國本土的蔬菜卻十分匱乏,今天我們能吃到的大部分蔬菜幾乎都是外來作物種。
古代尋常百姓是很難吃得起肉的,除了糧食之外,隻能以菜充饑。
《黃帝內經》記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五菜即五蔬,也就是古人最比較常吃的五種蔬菜:葵、韭、藿、薤、蔥。
嚴格來說蔬菜都是從野菜演變而來的,古人覺得哪種蔬菜分布廣且量大,口感味道也還行,最重要的是吃不死人,那就漸漸由野菜晉升成為了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