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為什麼南方方言有更多的古漢語詞?
為什麼你在讀文言文和唐詩宋詞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美感?
文言文與古代漢語的掛鉤,也會讓無數人以為古人連說話都是文言文,那麼古人日常真的也說文言文嗎?
漢語的書麵語和口語在幾千年的演變中又發生了什麼呢?
粵語、吳語、客家話、閩南語等南方方言又為什麼有這麼多文言詞彙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文言文!】
……
“能為啥?”
“隔絕中下!”
大明,老朱輕輕放下茶杯,扭過臉對馬皇後問道:“咱說的可對?”
馬皇後點頭感歎道:“是啊,自唐興起,卻也因儒……不了了之。”
【公元前221年,隨著最後一個東方大國齊國的投降。
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國終於在贏政的領導下實現了兼並六國的雄圖霸業。
這天,一場議定王朝製度的會議正在鹹陽的秦王宮舉行。
李斯建議道:“如今天下已定,四方鹹福,大王之功遠蓋三皇五帝,因此臣請上尊號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以皇帝一詞作為您的稱呼。”
當然也有說法,皇帝之號並非出自李斯建議,群臣曰:“古有三皇,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貴,建議陛下以泰皇為稱。”
但嬴政覺得不好聽,自認為功蓋三皇五帝,便各取一字自號皇帝。
不得不說,沒用泰皇是好的,這名號放在今天翻譯成大白話是:西南蠻夷之王,簡稱蠻王。】
彈幕區:
〖我的大刀早已饑渴難耐!〗
〖好好說,寒冰的大招已經瞄準了你。〗
〖之前好像還有人討論去泰國旅遊用不用入鄉隨俗,跪拜他們的君主。〗
〖居然還有人支持,這是我沒想到的。〗
〖頭上的辮子剪了,心中的辮子還沒剪唄。〗
〖當年先生讓所有人站起來的時候,可能他祖宗還跪著唄。〗
〖上國之民,不拜下國之君。〗
“西南蠻王?”老朱想了想之前看到的地圖,應該是南越那一塊的小國吧。
馬皇後補充道:“重點在拜,若是普通之禮,理所應當。”
“若是臣民拜皇帝的大禮……僭越者死!”
【於是皇帝一詞自此就成為了最高統治者的獨稱,贏政也成為了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李斯隨後又建議道:“”您作為天下之尊,總不能跟我們這些卑賤之人用一樣的自稱吧,要不您彆用吾或者寡人這種詞了,乾脆就隻用朕吧。”
就這樣,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時間裡,朕一詞成為皇帝獨屬。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朕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翻看成書於商周秦漢的《論語》、《詩經》、《尚書》、《左傳》這些典籍就不難發現,除了看不太懂之外,跟今天的現代漢語形成巨大差異的,主要是先秦古書裡豐富的人稱代詞。
比如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表示第一人稱“我”的詞隻有我,但在這些書裡除了我之外卻還能找到“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