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初附葛榮,後歸順爾朱榮,再後從賀拔嶽。
這樣一個人,不要指望他多忠心皇帝,何況皇帝還是個小孩子。
誰當皇帝對他並沒有區彆,但宇文護實在是太過分了,不僅攝政專權、還一點也不尊重人!
於是趙貴四下串聯,這第一站找的便是獨孤信。
但獨孤信不願參加,隻有一句:“時機未到。”
嗬,你不願意,總有人願意。
趙貴正要離開之時,天幕出現,便留下了下來。
而現在,獨孤信笑道:“時機剛剛好。”
“起兵,奉詔討賊!”
趙貴問道:“哪來的詔?”
獨孤信剛才是開心的笑,現在則是被氣笑了。
就你這腦子,還準備乾掉宇文護?
要是沒有天幕出現,我真的很懷疑你會把我害死!
“衣帶詔,你身上難道沒有帶著?”
趙貴也是反應過來了,連忙找筆墨紙硯……手忙腳亂半天,心一橫,拔劍劃破手掌,寫起了血書。
“唉,元寶,我提醒你一句,不要和他們爭。”
“即便功成,也安心當你的國公。”
“功成之後,我也會推掉所有官職,隻留個爵位,在家裡頤養天年。”
趙貴冷眼望去,嗬,憑什麼!
造反前我是國公,造反後我還是國公?
楊忠是你姻親,李昞也是你姻親,無論誰成功,你都不吃虧!
“唉……”獨孤信長歎一聲,若非需要你的幫助,早一劍宰了你!
“你是想當皇帝,還是想當權臣?”
“幾百年的亂世,你還沒看明白嗎?”
“那位置真有那麼好坐?”
“你要想爭,我不攔你,但宇文護的黨羽沒清除之前,不可生亂。”
趙貴嘲諷道:“你還是先管好你的姻親,彆自己打起來了。”
獨孤信一字一句的說道:“他們!可比你聰明多了!”
“事成以後,他們兩家爭,我頂多兩不相幫。”
“但你若是爭!我第一個宰了你!”
自從得知隋唐,楊忠和李昞二人早就做好了準備。
二人都在等,等對方先出手,也在等一個機會。
而現在機會來了,探子已經查明,趙貴在天幕出現之前就去了衛國公府上。
“起兵!”
隻要自己起兵,不論衛國公想不想,他都必須要跟隨了!
隻是讓人有些尷尬的是,出現了四份衣帶詔。
內容倒是差不多,隻是排序不一樣。
趙貴手裡的詔書,是以趙貴為首,統領天下兵馬討賊,其他各家的也是一樣,自己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你都準備了?”趙貴對獨孤信怒目而視,罵道:“那我寫血書的時候,你不攔著我?”
獨孤信無所謂的聳聳肩,解釋道:“這不是為了讓你有點參與感嗎?”
【在“寄食製”下,比如李世民母親的叔祖父鄧國公竇熾實際有一萬戶,但是:“彆食資陽縣一千戶,收其租賦。”
也就是由朝廷另外撥給竇熾資陽縣一千戶的租賦,作為他的國公俸祿。
北周、隋、唐,三個關隴式帝國製度上也是一脈相承。
唐與隋的區彆在於貞觀十一年,李世民要求國公以下爵位都恢複開國二字。
如圖:開國爵當然這是一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因為這一時代的爵已經沒有封地了,所以史書上一般就把“開國”省略了。
通常的做法,是以某人的郡望為爵號,比如當時的河東三大士族、河東裴氏、河東薛氏、河東柳氏。
幾家都出現過不同時代的公、侯、伯、子、男。
河東郡公:裴寂、裴遵慶、柳公權。
河東縣侯:裴炎。
河東縣男:薛仁貴、柳仲郢。
河東郡以及鄰郡下麵屬縣的地名也常用於爵號。
比如聞喜縣公:裴行儉。
平陽縣子:薛紹。
正平縣男:裴光庭。
假如你穿越回長安,遇到渤海縣侯高適,你就知道它是純正的渤海高家的人。
還有一種少見的命名法,比如阿史那彌射跟隨太宗征高句麗有功,被封為平壤縣伯。】
大唐,長安。
“原來謠言是這樣來的啊?”
李世民想起自己被射瞎一隻眼睛的野史,還被後人調侃是算命先生說自己一千多年之後有一個大劫。
“哈哈,原來是這樣來的。”
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禦駕親征,李世民開懷大笑。
魏征行禮說道:“陛下,不可禦駕親征。”
李世民解釋道:“朕沒有!”
魏征一指天幕,李世民又辯解道:“那是未來的事!”
魏征直起身來,一字一句的強調道:“未來!也不行!”
李世民瞪著魏征,反問道:“難道朕想想也不行嗎?”
“不行!”
“砰!”李世民一拍桌案,怒道:“想也不行!”
“對”,魏征毫無懼色,不緊不慢的解釋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待我們這一乾臣子死去,朝堂被奸惡之人占據,他們揣摩陛下心思,哄著陛下勞民傷財、禦駕親征!”
“若是搞得大敗而歸,大唐亡國不遠矣。”
李世民怒道:“你是說朝堂的青年才俊未來皆是大奸大惡之徒!”
“你還說朕會老年昏聵,是個昏君!”
“臣隻是在說一種可能性。”
“一統天下的始皇不會想到秦二世而亡。”
“北驅匈奴的武帝也不會想到晚年民生凋零。”
“剛入秦國的李斯,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親手覆滅秦朝!”
置物台被李世民拍的砰砰作響,滿以為會有人出聲反駁魏征。
沒想到……不論文臣武將,不論老邁還是年輕的官員,皆是齊齊行禮:“魏征所言有理。”
“還請陛下,萬不可禦駕親征。”
以前也就算了,現在秦王都是皇帝了,還需要禦駕親征,豈不是說我等都是廢物?
不行,必須將陛下的想法打消掉。
魏征心裡就一個字:爽。
太子以後不能罵了,太上皇又不敢罵,那就隻能委屈陛下了。
李世民心裡就一個字:艸!
憑什麼朱棣可以禦駕親征,死在征途!
這才是皇帝的最高死法!
朕也想要啊!
可惜朱棣聽不見李世民的心聲,否則高低的罵一句:“要不咱們換換?”
“你以為我想啊?”
“這不是手下沒人嘛……”
“能打的要麼被我爹砍了,要麼被我砍了,剩下的都不爭氣,可不是隻有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