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位:大順王朝,李先棟。
八三年,武漢新州縣李集鎮采購站有一個叫李先棟的工人。
因為長期癡迷於電視劇裡皇帝的角色無法自拔,導致晚上經常夢見自己當了皇帝。
長此以往,他覺得自己可能是天選之人,注定要稱王稱帝。
同年五月,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單位的同事曹子順、塗水清。
他對二人說:“當年李自成死於湖北的九宮山,而我就是李自成的後代,並且我還是天上太白金星的轉世,如今雖然流落民間,但注定要做一番大事。”
曹子順問:“做什麼大事?”
李先棟說:“成立咱們自己的王國,國名叫大順王朝,我來當皇帝,你們當我的股肱之臣。”
曹、塗二人,因為長期在單位上不受重視,內心極度壓抑。
三人一拍即合,當即搓土為香,結為異姓兄弟。
李先棟提出了目前大順王朝的三項工作。
一:積極發展信眾,命令二人前往附近的鄉鎮招募鄉民,準備起兵。
二:讓眾人納貢,給自己蓋一間皇宮。
三:準備登基大典,時間暫定在八三年,農曆九月五日。
二人領了皇命在附近的鄉鎮四處傳播言論,諸如:世界要變天了,武漢要出個皇帝,隻要現在加入大順王朝,將來就可以高官厚祿。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二人就發展出了幾十名會員。
但湊到的錢不夠蓋皇宮,隻夠蓋一間瓦房。
八三年,農曆九月初五,早上八點。
幾十個人聚在李先棟剛剛蓋好的瓦房院裡,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李先棟穿著從縣劇團借來的黃袍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
“登基儀式過後,你們不可直呼再朕的大名,而是叫朕大順朝、順孝皇帝,明白了嗎?”
眾人稀稀拉拉的響應,李先棟見眾人不太興奮,於是拿出殺手鐧,開始大封群臣。
封曹子順為八賢王,掌管朝中一切大小事務。
曹子順聞聽此言,連忙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淚眼婆娑的說:謝主隆恩。
李先棟很關心的讓他快快起身:“八賢王快平身,不然你的老寒腿又要犯了。”
塗水清封為京都統兵馬大元帥,掌管天下兵馬。
塗水清跪地,如搗蒜一般,不停磕頭。
李先棟又看了看十八歲的侄子,朱紅天,說要封他為大內總管。
但是被朱紅天拒絕。
“我不要當大內總管,我要當大元帥!”
李先棟解釋道:“你年紀還小,等你以後成年了再當大元帥。”
朱紅天指著塗水清說:“憑什麼他都能,我卻當不了?”
“要不我倆打一架,看看到底誰厲害!”
話沒說完,朱紅天跳起來一拳掄到了大元帥的左眼之上。
正值壯年,剛剛當上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塗水清怎麼能受得了這個氣?
不揍這小子一頓,以後還怎麼統領天下兵馬?
塗水清一個翻身騎在了朱紅天的身上,一頓電炮突臉。
大順皇帝和八賢王上前拉架,但圍觀的群眾無一人上前幫忙。
因為大家心想這是朝堂之爭,要明哲保身,不要輕易卷進去。
尤其是皇帝親屬和兵馬大元帥的爭鬥,可不敢瞎參與。
四個人打成一團,越打越凶,朱紅天被打的鼻青臉腫,李先棟借來的龍袍也被撕得稀碎。
李先棟一怒之下,威脅道:“誰再動手,就治罪於誰,將來等天牢蓋好了,直接打入天牢。”
隨後又安慰朱紅天:“隻要你不繼續鬨,就封你為征遠大將軍。”
兩人這才就此罷手,這場動亂史稱:瓦房之變。
經此一役,心有餘悸的李先棟苦思冥想製定了大順朝的《治國安民總綱》。
其中規定:不能打架,打架要問斬。
不能不尊重皇帝,不尊重者斬。
也不能辱罵皇帝,心裡罵也不行。
嘴上罵皇帝要問斬,心頭罵皇帝要流放邊疆。
……
隨後,他又找到民間的畫家設計了龍旗,豎在自己的瓦房之上。
又刻製了帶有“政國寶印”四個字的傳國玉璽。
然後跑到武漢市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購買一柄工藝寶劍交給曹子順。
並對他囑咐道:“這把尚方寶劍你要拿好,將來朝中若是有變,你可用此劍先斬後奏,行使皇權。”
八四年七月四日,李先棟身披龍袍,坐在四個人抬的龍椅之上,準備禦駕親征。
他的身後有二三十名禦林軍,以及八賢王大元帥和大將軍。
李先棟振臂高呼:“今天先拿下縣城,然後拿下武漢市,七年之內統一華夏,到時候,諸位都是開國功臣。”
但此時,大將軍朱紅天要求自己走在隊伍的最前麵。
但是大元帥塗水清表示:我才是大元帥,我應該走在隊伍的最前麵!
眼看二人又要吵鬨,八賢王掏出尚方寶劍說:你們再鬨,我就直接砍了。
隨後又安排道:讓大元帥走在最前麵吧。
但是,大將軍朱紅天不服,一氣之下直接跑了。
李先棟也不管他,讓眾人繼續上路,敲鑼打鼓、招搖過市。
誰成想,朱紅天直接跑到了附近鄉鎮派出所報告了此事。
派出所關注這些人很久了,得知消息迅速組織幾名乾警以及街道辦的治安人員,前往路上攔截他們。
坐在龍椅上坐著春秋大夢的李先棟看到遠處趕來的警察,當即發號施令,讓眾人列陣迎敵。
但是四個抬龍椅的人,早就累得腰酸背痛,看到警察來了,直接扔了龍椅,溜之大吉。
順孝皇帝李先棟,被扔在路邊的水溝裡動彈不得。
大部分人一窩蜂全跑了,隻有八賢王和大元帥撿起地上的長槍,準備做困獸之鬥。
但是被警察一招製服,按在地上繳械。
後經審判李先棟被判二十年,大元帥和八賢王被判十五年,大順王朝就此覆滅。】
“哈哈哈,哈哈哈。”
崇禎笑了,沒想到李自成也被編排了。
笑著笑著,又沉默了。
時值中午,王承恩端著小米粥而來:“皇爺,您說李自成收到信,會如何?”
“你覺得呢?”
“奴婢不知。”
明朝太監,會自稱奴,意為皇帝家奴。
地位高的,亦可稱臣。